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敏 《新闻知识》2007,(4):17-18
“两会”年年开,“两会”年年报,各大媒体年年想出彩。央视凭借丰富的新闻资源和频道栏目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多频道、多栏目参战,既有侧重点,又相互呼应,各显特色,各展所长,形成了两会报道的最强势和最强音。综观而言,今年的央视两会报道除了继续保持2006年的创新之路,在2007年又凸现了“平民化”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对会议类、党政类等看起来硬一些的新闻给予的关注不够,造成报纸有重量缺分量、内容多精品少等缺陷。不是都市报的读不需要了解此类新闻,而是报纸如何去做,如何将读关心的东西挑出来,都市报也只有做好了这一点,真正成为“信息梳理机”、“观点提供商”,才能真正增强竞争力,实现竞争力的转变。为了突破会议报道模式,创新出彩,让读满意,在竞争中领先,半岛都市报早准备,早介入,充分挖掘新闻资源,调动各种编辑手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大提高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周敏 《新闻知识》2007,(4):17-18,16
“两会”年年开,“两会”年年报,各大媒体年年想出彩。央视凭借丰富的新闻资源和频道栏目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多频道、多栏目参战,既有侧重点,又相互呼应,各显特色,各展所长,形成了两会报道的最强势和最强音。综观而言,今年的央视两会报道除了继续保持2006年的创新之路,在2007年又凸现了“平民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的“重头戏”,更成为了每年各大媒体新闻争夺战的“重头戏”。过去讲“两会年年开,年年都相同”,不知不觉问,社会的评价已逐渐转变成了“两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关注今年的“两会”,发现“两会”已越来越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括的头等大事,成为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在今年同城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血拼北京“两会”报道的时候,重庆晚报两会报道组始终坚持“新闻导向而非竞争对手导向”的策略,坚持走自己的路,做真正的新闻,圆满完成了这场新闻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陈旭 《新闻导刊》2006,(4):18-19
正面报道.正在也肯定会成为都市报新闻竞争的主战场.无论是重大时政题材的拼抢.还是社会新闻新的报道领域的开拓.都非常清楚地预示着,在“揭露、批评”和“建设、服务”之间,都市报的考量和选择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军 《新闻世界》2009,(6):40-41
新闻渠道的开发是新闻报道中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建立好新闻渠道是新闻竞争中最基础的工作。都市报新闻渠道的开发。主要包括新闻线索渠道的开发和新闻资源渠道的开发。就都市报新闻线索渠道而言,一般有四个来源:1、条线公布或发生的新闻线索;2、热线提供的线索;3、通过对国际国内各媒体网站监控的线索;4、新闻资源渠道的开发主要来自于购买或合作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都市报的热线新闻如何做得与众不同?如何做到更贴近、更有效?同时,随着微博“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博上爆料,传统媒体的热线新闻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如何更好地做到报网互动?这些都是新课题。本文将从热线线索的源头拓展、热线新闻的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如何做强都市报的热线新闻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7年年初,半岛都市报推出“第一现场“专栏,主要以当天或前一天的事件性新闻为报道对象,文章着重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性和时效性,强调从细微处观察和描写,力求让读者阅读新闻后感同身受,既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信息,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0.
陈军 《新闻世界》2009,(4):26-27
多年来,作为“市民生活报”定位的都市报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取得成功的同时,都市报却又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剧烈的恶性同质化竞争,使许多都市报办报理念和读者定位出现混乱,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为世人所诟病:都市报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属性来分析都市报迈向“主流媒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媒体报道,最怕报道出“百报一版、千台一面”,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必然随之失去受众,这恐怕也是近年来的新闻业界为什么一再强调“独家为王”的根源所在。毋庸置疑,关于两会报道的竞争,就是最典型、最集中、最显著的同质新闻竞争。对于各祭宝器、各显神通的新闻媒体而言,如何既避免自身“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因袭,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辛文娟 《新闻界》2004,(6):35-36,65
一、研究的目的与动机。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后,全国共有都市报300多份,一个城市有多份都市报已是常见现象,因此都市报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既然我们强调都市报的兴起是由于其“快捷地、大量地提供各类信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信息的需求”,那么,作为都市报的重头的新闻版,其竞争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杨杰 《新闻世界》2014,(11):17-18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在转型道路上的探索,时政报道的份量在不断增大。而在时政新闻的重中之重"两会"报道中,新闻竞争不断升级,一些新的报道模式也在不断出现,丰富着都市报两会报道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6.
谢华萍  德培 《今传媒》2010,(4):25-26
媒体报道,最怕报道出“百报一版、千台一面”,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必然随之失去受众,这恐怕也是近年来的新闻业界为什么一再强调“独家为王”的根源所在。毋庸置疑,关于两会报道的竞争,就是最典型、最集中、最显著的同质新闻竞争。对于各祭宝器、各显神通的新闻媒体而言,如何既避免自身“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因袭,  相似文献   

17.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都市类报纸整合新闻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从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算起至今,都市报在全国已发展到100多家,遍布东西南北,已经形成了“气候”。 由于都市类报纸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直面的是自费读者市场,所以都市报比其他类型的报纸更关注自身的新闻“亮点”、“卖点”,这就使他们十分重视本身新闻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各地都市报在当地报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本地的新闻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共享的,故同一区域的都市报对读者“眼球”的争夺表现为各报版面、栏目之间的较量,其实质比拼的是各自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市报纸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新闻资源的开发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两会"年年开,"两会"年年报,各大媒体年年想出彩.央视凭借丰富的新闻资源和频道栏目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多频道、多栏目参战,既有侧重点,又相互呼应,各显特色,各展所长,形成了两会报道的最强势和最强音.综观而言,今年的央视两会报道除了继续保持2006年的创新之路,在2007年又凸现了"平民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