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郑板桥妙诗祝寿郑板桥名燮,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位姓陶的朋友家去祝寿,正逢滂沱大雨。他一进屋,主人就捧出文房四宝,请他写些贺词之类。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就写下“奈何”两字。人们围上来看,却不解是何意。郑板桥接下去又写下两个“奈何”,众人哗然,主人神色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在群情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2.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应好友李某之邀,赴宴祝寿。当时,室外倾盆大雨,但满座高朋兴致勃勃,相继献诗祝寿。轮到郑板桥时,只见他展纸挽笔,不假思索,挥毫写下“奈何”两字。满座哑然。即席贺寿,该为恭维之词和吉庆之言,而郑板桥以“奈何”起句,实不相称。正当大家纳闷之时,郑板桥又写下了第二个“奈何”,接着又添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作文训练中 ,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并且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开展思维训练。其训练的内容 ,有形象思维训练 ,诸如联想思维训练、想像思维训练、描写的运思训练、虚构的运思训练等 ;有逻辑思维训练 ,诸如求同思维训练、求异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等 ;还有辩证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训练等。这些训练 ,可以是单项训练 ,也可以是综合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反弹琵琶 ,引发逆向思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 ,适逢滂沱大雨 ,寿典难以为续 ,众人皆叹奈何 ,板桥提笔便写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相似文献   

4.
趣人趣事     
<正>郑板桥巧戏土财主为了给老母亲祝寿,一位土财主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来客坐满了客厅。土财主忍痛花100两白银请郑板桥来写寿联。郑板桥打算用这些白银来救济难民。来到现场,堂上早已备下文房四宝,郑板桥挥毫写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客满门。"看到郑板桥的寿联,这位土财主面露愠色,向郑板桥低语道:"我请你来  相似文献   

5.
先看一则故事:某妇人思夫心切,在寄给丈夫的书信中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群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相似文献   

6.
说到郑板桥,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竹子!的确,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外显清雅,内含寓意,以致流芳百世,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还善诗能文,果敢机智,为人正直,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厕家,也是乾隆年间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贺寿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的一位姓陶的朋友过生日,郑板桥前去贺寿。怎奈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郑板桥又迟到了,好不扫兴!宴后,主人捧出文房四宝来,  相似文献   

8.
钟铧  米子 《高中生》2008,(15):59-59
传说,某日,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母亲祝寿。主人热情邀请他作一首祝寿诗。纪晓岚即席应声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贺客大惊失色,主人猛吃一惊之后脸也拉长了。纪晓岚从容不迫地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莞尔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个有关郑板桥的小故事。看过这篇文章后,我们会发现郑板桥不仅善诗善画,为官清廉,更是一位内心充满正义感,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人。在本文中,餐桌上的小螃蟹摇身一变,成为他打击恶势力的利器,肩负起了抑恶扬善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雨能润泽万物,又能阻绝交通;雨能轻轻抚摸,又会无情抽打;雨有时淅淅沥沥,有时又滂沱倾盆。细细咀嚼,用心聆听,一声声,一阵阵,许多滋味便会在心头泛起,百般图景便会在眼前浮现。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  相似文献   

12.
妈妈爱我     
“妈妈给我打洗脸水。”“妈妈给我拿毛巾。”我写完作业指挥着妈妈说。妈妈急了,批评我说:“你都上初中了,还是这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时候你才能自食其力啊?”于是妈妈给我讲了郑板桥的故事:清代名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在病危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可是孩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去请教厨师。待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却去世了,只留一纸上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给我的启示确实深刻。妈妈说:“你们现  相似文献   

13.
正据传,苏州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为一位作威作福的高官之母祝寿所作。唐伯虎不愿趋炎附势,但迫于压力无可奈何。祝寿时写下开头第一句:这个女人不是人。众人惊诧,面面相觑。直到看到第二句诗: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陪客也都夸唐伯虎技惊四座。没想到第三句吓得众陪客脸色发白──生的儿子都是贼。眼看高官火冒三丈地要将唐伯虎扫地出门,第四句让大家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偷来蟠桃献母亲。原来是  相似文献   

14.
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是啊,表意丰富的汉字赋予"雨"字言说不尽的内涵。余光中的一篇《听听那冷雨》将我们带进这淅淅沥沥的雨中世界,让我们就着雨意、和着雨声来品味雨中情味。  相似文献   

15.
微语文     
员外,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本来指正员以外的官员,最初在晋武帝时设置,有“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等职。隋朝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然而作为正员之外的官员,后世亦多可以捐买,所以在古时候所称的员外大都是富豪一类的人物。元代李行道在《灰阑记》中写道: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形篇中,有一段精彩的关于制胜原则的文字,作为我们本文开篇最适合,原文是: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相似文献   

17.
言论     
<正>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林清玄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古罗马]塞涅卡  相似文献   

18.
归程     
一束阳光打开我封缄的记忆, 生命便在初生的痛苦中孕育而生。 我是雨,自由的雨, 咬紧牙,我是雨,不羁的雨。 喧腾着,激烈着,万丈高空滂沱一泄, 却只为与大地轻浮的一吻…… 生命的悸动隐没于黎明的黑暗, 却在霁后的雾霭中得到重生。 我是露,晶莹的露, 放声嘹唱,我是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在范县任县令时,该县有一个富翁嫌弃一个已订婚的穷书生,要赖婚。他送一千两银子给郑板桥祝寿,板桥收了下来,并要收他的女儿为义女。富翁乐得巴结这位父母官,欣然应允。板桥把穷书生藏在衙中,等富翁引儿拜见“义父”时,板桥说:我给女儿找个快婿吧!这一千两银子就作妆奁费用。这个举措,富翁当然高兴,板桥把书生唤出,令他与义女当堂成亲。他俩一齐乘车回去。人们都称这为“义  相似文献   

20.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清一代是楹联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一批楹联大家。本文从郑板桥的题竹联、题茶联及其楹联的美学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郑板桥楹联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