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徽州砖雕工艺在传承和创作上呈现出活力,在歙县、黟县等地已有不少工场,致力于砖雕的生产和开发,徽州砖雕主要有用于古建筑的维护及仿古建筑的建设,在砖雕工艺品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发展.民间技艺在与科研院校的相互合作中,扩大了影响,培养了专业力量,必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图形设计文化遗产.砖雕起源于战国花砖与秦砖汉瓦上的图纹.在北宋,由于建筑装饰需求,砖雕开始在住宅、殿宇、墓室、园林装饰上发展.徽州砖雕整体上意境深远、空间层次丰富,展现出了雕刻工精良的技术,人文趣味十足,对当代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资源进行课题研究,形成特色 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西关,曾是广州最繁华的中心,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主要西关文化则体现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人文文化上.砖雕是建筑特有的一种雕塑工艺,以砖为基本材料,由陶艺、石雕等工艺发展而来,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应用.广州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特征,特别著名的是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砖雕艺术.陈氏书院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砖雕是我国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重要的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记载传承了我们民族大量的文化和历史史料。福建武夷山的下梅砖雕,其工艺精湛,内涵深厚。这篇文章从安徽的“徽派砖雕”、甘肃临夏的“河州砖雕”、广东的“佛山砖雕”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武夷山人文的有关记载分析溯源武夷山下梅砖雕。  相似文献   

5.
宋金杂剧上承唐戏传统,下开元明清戏曲高潮,是公元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后期宋、辽、金统治下的戏剧代表形式。宋金时期的戏曲砖雕文物数量很多,尤以平阳戏剧圈出土的戏曲砖雕文物最为典型。通过分析这些砖雕的内容、特点及其繁盛的原因,可以间接地了解当时戏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徽州砖雕是徽州文化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其历史久远,技艺精湛,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正辉先生,是徽州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他在传承徽州砖雕传统技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吴正辉延续着古代传统技法和风格,作品层次突破了九层的最高境界,复原了古代匠人的绝活。如今,在全国大力推进非遗保护的浪潮下,徽州砖雕发展呈现了较好的态势。同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项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危机和困难。  相似文献   

7.
中国砖雕艺术博大精深,区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明显.宁夏同心清真寺砖雕在吸收中国汉族传统的砖雕艺术的基础上,将阿拉伯文字图案与中国山水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宁夏同心清真寺砖雕一般多用于影壁、照壁、门楼、卷门及兽脊、山花等装饰,经工匠的妙手,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意态,与建筑物巧妙地结合成完美和谐的整体.其图案装饰性强,主要为吉祥纹样、吉祥主题和社会生活三大类题材.  相似文献   

8.
张睿 《文教资料》2014,(21):65-66
北镇的崇兴寺双塔作为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双塔上的砖雕体现了辽代晚期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人们对佛教的推崇。本文着重叙述了北镇崇兴寺双塔上的砖雕,通过研究与分析砖雕的位置分布、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崇兴寺双塔砖雕的艺术特点和独特之处,并且调查和研究崇兴寺双塔的砖雕,有助于了解辽代的佛教文化、建筑形式和雕刻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砖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江苏高淳县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是该时期中国砖雕艺术的重要代表。高淳县文保所保存的八十余幅砖雕作品,雕凿技艺高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临夏砖雕文物数字化保护及文物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研究,采用Virtools与Maya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临夏砖雕进行文物虚拟复原,形成一套适合甘肃野外地质环境特征的野外文物数字文化演示系统,并提出了目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示范性的甘肃野外文物数字化传承、展示及甘肃地质特征下的野外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总体解决方案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亳州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看似不经意的砖雕作品拼合,实则为设计者精心组合,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3.
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深广,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15.
祝继雄 《江苏教育》2005,(9B):43-43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乔家大院砖雕艺术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乔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山西民居"内雄外秀"的独特风格.全院共有艺术雕刻三百多件.砖雕艺术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乔致庸借当时盛行的砖雕艺术,不仅美化了居所,而且将自己崇尚的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道德理想和处世哲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乔家大院的砖雕分布在屋脊、扶栏墙、山墙、影壁、翼墙、烟囱等位置,这些雕刻形象多变,技法细腻,内涵丰富.我们不仅能看到清代北方砖雕的浓厚、豪放,更能感受到大院主人内敛、谦和的性格特点和祈福、增寿的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7.
亳州花戏楼融北"晋"建筑风格与南"徽"砖雕艺术于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探讨砖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加花戏楼的艺术魅力,对现代文明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5,(3):78-82
阐析仙游文庙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表现于石雕、砖雕和木雕等方面,重点以石雕、砖雕及木雕上的龙纹雕刻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仙游文庙的装饰艺术特色,并指出保护文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雅各布森把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语符翻译。根据雅各布森对翻译的分类并结合亳州花戏楼砖雕图像文化中的"参天地"对语符翻译法进行阐述,旨在说明亳州花戏楼砖雕的英语译介要实现图像翻译中的两种跨越:跨越不同学科和艺术门类的翻译和跨越不同文化语境界限的翻译。因此对亳州花戏楼砖雕文化的译介,应采取语内翻译的图像文本转换和跨语际翻译的语符翻译法。  相似文献   

20.
白芷 《大学生》2014,(3):72-73
“非遗青年”的创办人张金晖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大四毕业生,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砖雕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彦的女儿。2012年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张金晖希望做点不一样的社会实践。因为从小就生活在砖雕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