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树“南派”藏医药形象加快甘孜州藏药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派”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创立,填补了藏藏医药史上对南方藏医药缺乏探讨和研究所形成的空白,为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基础,使藏医药出现了学术争鸣的大好局面,丰富了藏医药学辨证论治的规范,继承和发扬了藏药学的药物理论和制备技术,为藏医药学的不断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藏医药学传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重树南派藏医药形象,发展甘孜州藏医药事业,使其走出高原,走向市场,是甘孜州藏医药事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整合到以学科为骨干的近代新知识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3.
千古奇书《山海经》是浩如烟海的汉语献典籍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古往今来的人墨客深受其影响,而历代学则始终认为这是一部难解之书,其中蕴含着许多后人莫名其妙的原始谜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在医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藏医药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藏医药的对外译介工作也越发紧迫。藏医药英译的规范性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为避免各种翻译乱象的出现,该文论述了藏医药名词术语在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规范性翻译的标准和建议,希望进一步促进规范翻译标准的形成,为长期的翻译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婧 《海外英语》2013,(13):127-128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在医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藏医药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藏医药的对外译介工作也越发紧迫。藏医药英译的规范性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为避免各种翻译乱象的出现,该文论述了藏医药名词术语在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规范性翻译的标准和建议,希望进一步促进规范翻译标准的形成,为长期的翻译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大民族的形成,皆有赖于特定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皆有赖于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的形成,皆有赖于世代相传的典籍。故此,解经释义、注疏训诂之学,固然是一种谨严的学术研究,更是维系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工程。也因为如此,经典的注释工作不仅应面向专家学者,而且应心系普通民众。吴广平先生撰写的《楚辞全解》(以下简称《全解》),就是这样一部兼顾了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采药实践课是藏医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开展识药采用药实习活动中,除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践内容外,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藏医药学的文化哲学渊源,树立投射藏医药事业的敬业思想,培养求是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充分发挥采药实践活动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四部典籍,特别以正史为中心.清末民初以来,文书档案的出土和运用使中国前近代史研究有了原始资料,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一直以来,在中国史史料学中,没有形成专门研究文书档案的学问,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研究的缺点之一.通过对古文书学由来的考察,可以看出古文书学的重要性,有必要借鉴外国的古文书学,建立中国古文书学并使之体系化,成为中国史史料学的一个分支,这将促进中国前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四部典籍,特别以正史为中心.清末民初以来,文书档案的出土和运用使中国前近代史研究有了原始资料,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一直以来,在中国史史料学中,没有形成专门研究文书档案的学问,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研究的缺点之一.通过对古文书学由来的考察,可以看出古文书学的重要性,有必要借鉴外国的古文书学,建立中国古文书学并使之体系化,成为中国史史料学的一个分支,这将促进中国前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索取—建构性行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论学习观研究学习是动物和人生活中大量实现着的行为;从古至今,思想家们对学习都有程度不同的研究。我国古代典籍从学习的经验出发,对之有直观的描述。《广雅·释诂三》:“学,效也。”《玉篇·子部》:“学,受教也。”《字汇·子部》:“学,受教传业也。”对于学的同义词“效”,古代典籍也有经验的解释。《说文·部》:“效,象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人  相似文献   

11.
藏医药文化数字化基地建设,是当前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传播藏医药文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为藏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应用提供服务,是促进藏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藏医药资源的特点和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专业特色提出藏医药文化数字化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典籍英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此把典籍英译实践作为专题加以研究,剖析典籍英译实践在翻译学发展和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典籍英译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拓宽与充实译学领地,促进译学的发展。希望与译界的前辈和同仁一同讨论提高,为促进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的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诗经》既是一部诗歌总集,又是被统治阶级奉为"经"的典籍,致使《诗经》学与诗学有着复杂的联系。追踪溯源,诗学脱胎于《诗经》学母体之中,自魏晋"文学自觉"有了明确的文体意识以后,诗学才真正脱离《诗经》学,开始独立的发展,二者既相互影响,又沿着不同的脉络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雷菊芳是位高级工程师,她学的是物理,现在从事的是藏医药研究开发.她似乎命中注定她属于那神奇的西藏.  相似文献   

15.
藏族史学史上对于藏文史学典籍的命名,诸多学者一致认为如《红史》《青史》一类的史籍,是按“色彩”即“四根本显色”为之进行命名的,且将《红史》定义为藏族史学史上第一部用色彩命名的典籍。经过搜集文献,查阅资料,发现《红史》之前藏族已有一部用色彩命名的典籍,但因失传,故尚未被世人所知。对于典籍色彩命名的缘由,学界亦有诸多不同的表述。通过对以上问题和学界出现的不同观点进行罗列,并对《红史》为第一部以色彩命名的典籍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四部色彩命名史学典籍作者和著书时间的对比研究,提出《白绸明鉴》为藏族史学史上第一部以色彩命名的史学典籍,并认为典籍色彩命名的形式实质上是按“五行”相克原理进行命名的,不仅仅是取色冠名,意蕴较深,还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相比较而言,学界于此类典籍的讨论尤显薄弱。故对宋代以前的十二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之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作一条分缕析的概评,于"楚辞学"研究及楚辞学研究者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心概况2008年,青海大学藏医药学实验室获批为青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获批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验收,正式成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藏医曼唐示教室、藏药标本中心、藏医养生示教室、藏药炮制实训室和藏药药理实验室等37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达3 000m~2,拥有仪器设备700余台(件),设备总值3 000余万元。目前,中心有专/兼职教师64名,承担"藏医人体学""藏药炮制学""藏医药理学"等26门课程的"藏医人体强廓玉图法""藏药邦阿纳布炮制  相似文献   

18.
赵征 《考试周刊》2013,(38):14-15
《高僧传》是南北朝时期梁.释慧皎所撰写的一部佛教典籍。书中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叠音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知识对《高僧传》中的叠音词作分析和归类,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藏高校363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尽管认为网络文化对藏医药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对网上藏医药文化信息的关注度不高,对网络利弊影响的认识不清。对此,笔者提出拓展网络发展空间,提高藏医药文化的网上关注度;掌握网络发展规律,提升藏医药文化的网络影响力;鼓励网络技术开发,创新藏医药文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52万余字,130篇。《史记》中的词语句子等,流传后世形成成语的达360余条。就其来源和形成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有些词语首见于《史记》以前的古代典籍,这些词语在当时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