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众的朴素的生态观念。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神话传说,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岭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尤其是人类起源神话与洪水神话,体现出了各种生态意识,如各民族的自然崇拜,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兄弟姐妹的血缘生态意识;图腾崇拜中的动植物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岭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还有其他的生态保护行为,如伴随着信仰仪式而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民间故事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形象反映了哈尼族传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态意识。其神话传说故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传奇故事中包含着"大地伦理"的生态寓意,动物故事中则蕴含着万物平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希腊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其神话传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作为神话中的主导体系,在创造世界、人类以及女神男神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异同。在此,本文针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间的异同,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彝族人的传统观念中,天地万物都是由"水"化生而来",水"是万物之母,围绕着对"水"的崇拜,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生态伦理观,它是彝族人民千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通过神话传说等想象和幻想的形式折射出彝族人独特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李贺借助神话传说进行创作时对其进行了提炼、深化和重组,主要表现为:一、把不相关的神话传说组织在一首诗里,在诗人主观情感的灌注下熔铸成新的神话;二、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神与人相糅合,构造一个似真似幻、亦实亦虚的诗意世界;三、将宇宙的无限、仙境的永恒同人间的渺小、生命的短促进行对比,寄寓诗入关于时空与人生的哲理情思。  相似文献   

6.
乐园神话的世界是一个神、万物、人构成的体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是一个美好的乐园。乐园神话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不死观念、地理定位和乐园的构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吉檀迦利》导读在诗人看来,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万物由一个共同的生命维系着,主宰这一切的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所不在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就是神。宇宙万物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才会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但他同时又热爱尘世生活,热爱现实世界。他对与神合一境界的追求,是和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晚期海德格尔认为,在本性语言的召唤下,人的世界与以天、地、人、神为代表的万物达到相互映射对方的一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自身显现出来,世界世界化、物物化。老子认为,理想的社会形态的道内在于万物中,道与万物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对方的生育关系。从这种关系性的角度来说,海德格尔与老子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共通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希腊神话传说在神的形象的塑造上存在许多异同之处。为民除害的英雄是他们共同歌颂的对象;希腊神在外形上是“神人合一”的,男神的地位高不可攀;而中国神则更多的是“神兽合一”的.女神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这里从东西方神话传说人手,着重对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塑造作一简单的比较.以期对人类神话传说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作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远古神话传说   一种文化,其文学作品的开始往往是一个个神话传说.在文明萌芽之初,人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人类自身的产生充满了困惑与不解,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将其归结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便产生了神话传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从这一刻开始产生了差异: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之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并不因其居高位而获得其神圣性,而是因为他是天尊地卑的设立者、创始者才“神于天、圣于地“,他是一位劳动之神.……  相似文献   

11.
张建佳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59-61,79
中国、希腊神话的最基本差异是中国神更为神化,希腊神则更人化。具体表现为:1.中国神“物以稀为贵”,高高在上,零散而不成系统;希腊神丰富而系统,犹如一个完整的人间世界。2.中国神远离尘世,道貌岸然;希腊神世俗化,有人的七情六欲。3.中国神体现“王道”,多施恩惠于人;希腊神颇为“霸道”,总与人作对。究其原因,中国人过早地把神政治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希腊神则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仍较真实地保持了原始风貌。而不同的生存环境、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希腊开辟神话有关太古时期的天地观念与中国神话相似;中希神话中人的诞生都经历了一个原始血婚时期;都存在对动物的崇拜——图腾崇拜,并以主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神的统治集团。但希腊神话构成了一个以宙斯为中心的神话系统,而中国神话的重要神缺乏婚配和子嗣的亲缘关系,形象创造一般呈兀自分散状态;中希神话还有“感生”与“感性”之别;中希开辟神话中神的形象的发展和演变,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同步的,人们的目光逐步由神转向人、由自然转向社会、由神灵转向人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自然的祛魅使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自然的意义一个个地丧失了,人感到了孤独;本文以蒙山茶的生态和传说为例论述自然的复魅带来的生态美景,可见一定程度地恢复大自然的神奇性、神圣性和潜在的审美性,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中,宇宙、大地、人类与存在处于无所束缚、交互融合与自由自在的和谐协调关系,人类由此能建造自己的美好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获得审美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创世神话在整个神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神话都是从创世神话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就其思维方式、内容及价值而论,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做了一个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玛阿特是古埃及伦理的基本观念,古埃及和谐观念包含在玛阿特观念之中。本文试从人与神、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加以探究。人与神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是神的影像、人对神的崇敬及人与神的互惠关系。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利益上的均衡、关爱弱者及对他人生命及尊严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万物同处玛阿特秩序之中及人类与自然的互惠。然而古时之和谐并非今日之和谐,但二者却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6.
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史前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物的万物有灵观、对某些特定动物的图腾崇拜而初步形成天地人神的概念,商用时期强化了天地人神闻的关系,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自身认识的觉醒,以至于在两汉时期达到了天地神人关系的完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灵验故事是当代人和神的生活故事。它具有不同的发生和存在形式,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它既是对民间信仰生活的一种诠释和呈现,又是对民间信仰的反馈叙事。从另一个视角折射出民众的生存逻辑和乡土社会中的世界现。关照信仰活动中的灵验故事可以为民间信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给研究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神话中主体形象的异变反映了神话中情感的变形。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体现在神话中,这样神话中的情感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气息,神话中的情感也就呈现出去圣化的特点。神话中的主体形象主要经历了四个方面的变化:拟兽化、拟物化、拟人化、人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启蒙史学家,吉本在书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吉本把孟德斯鸠等先辈开创的启蒙史学发扬光大,理论之光烛照了史学的黑暗。能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出内在的关联性。吉本的垂训史观脱离了低俗,显示卓尔不凡。揭穿了宗友的神秘面纱,敢于闯荡教堂奥秘。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人不是神。人类创造了宗教,塑造了神,神又愚弄了人类。把宗教神秘、神圣化是人类的一大错误。吉本初露民权民治思想具有前瞻性意义。《罗马帝国衰亡史》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世界史坛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