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2.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惟邦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作为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历来并无异辞。“民贵君轻’”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民本思想的发展虽历经曲折,但“重民”几乎是历代儒家知识分子一直高唱的主调之一(“损上益下”、“民体君心”、“民水君舟”、“民主君客”等重民论断不胜枚举)。“重民”实践方面.则强调“富之”、“教之”。如“财散则民聚”、“制民之产”、“无夺农时”、“有恒产者有恒心”等主张,对于当今民本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实践及理论研究.仍具有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仁为核心,克己复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学而优则仕”是他长期的政冶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概括,是以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礼”,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主张以“礼”为教。二是“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在教育上主张以“德”为教,都以“仁”这个最高道德概念为旨归。所以“礼”和“仁”是贯穿孔子政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令天探究、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反对天生德性说,重视后天的习染和教育的作用;反对专重辞的“无补之学”,崇尚学习实用的“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反对道德不一,主张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反对“武异道”,主张学习武、武并重;反对以严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去强制学生、重视教育的感化作用;反对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主张批判地学习。他在教育改革上,也做出一些创举。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举措,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隆礼重法"与王霸兼用——荀子政治思想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他生于礼制社会结构已经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战国时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烽烟四起的政治现实,荀子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先秦诸子百家之精华,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性恶论”与“化性起伪”人性改造说、“明分使群”的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尚贤任能的政治主张、重民尊君的王霸理念以及“天下一统”的政治目标为内容。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集中表达了他反君主专制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的君、臣、帝王之法及相关政策的批判;最后.黄宗羲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儒家民本论,而有着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重个人”,是鲁迅的一九○七年间提出的重要论点,是他通过对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分析,并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救国救民的主张。这个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不同凡响”的思想高度。探索一下这个论点和主张的实际意义和它之被提出的国内外的历史根据,对于了解鲁迅的早期思想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际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帮助人们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卡耐基成人教育在帮助人们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卡耐基在关于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中,主张在人际关系中要注重“对方个人”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往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重国家、集体利益,而轻个人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我们应该借鉴卡耐基的确认对方个人重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于超 《学科教育》2013,(4):114-121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贾谊的思想言论集《新书》,论述贾谊如下的政治法律思想:(1)制定法律应适应时代变迁,即“变法因时”。(2)兴礼义、定经制,主张以礼义为中心对旧法进行改革和重建。(3)尊君重民,省刑慎罚。(4)从重礼思想出发,提出“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别刑罚观点。(5)主张实行“权势法制”削藩。(6)提出解决西汉与匈奴间民族矛盾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墨翟,是我国古代主张贤才政治的突出思想代表。墨翟在为“贤良之士”而大声疾呼中,道出了许多超越于他的前人和当时人的精辟见解。“尚贤”是墨翟的重要政治主张,连同他的“尚同”、“兼爱”、“非攻”、“非命”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他提出的自然哲学思想、人性论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合理性而服务的.本文将就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清晰而全面的诠释,以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政治思想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反动同盟的集中表现。胡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言论以及政治活动,充分说明了他政治思想的反动实质。一、胡适的政治主张是改(?)主义的,彻头彻尾是反人民的胡适的反动政治思想,是美国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实用主义(胡适叫做“实验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应用。胡适自己说过:“我谈政治,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胡适:“我的歧路”) 实用主义哲学是主观唯心论的哲学,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相反,它不承认客观世界和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有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转轨变型”,主张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粗放经营型为集约经营型;有人认为要变传统的“贡献型”说教为现代的“实惠型”模式;有人主张降低思想教育的目标,转变评判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对于队伍建设,也有人提出了兼职化、业余化、社会化的新思  相似文献   

16.
唐朝中期的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曾以通俗诗派著称于世。, 诗人的一生以四十四岁贬官江州司马为界,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进取精神较强,重“兼济天下”,多有“为民请命”之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曾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后期,思想有些消沉,“独善其身”,寄迹于佛道。白居易就是在自己前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学主张的支持下,“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学奇”,有意识地去创造一种“深入浅出”、“通俗易解”、易于普及的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17.
一、思想政治教育名称修改的不同见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的修改,学界有不同的见解。诸学者分别主张用“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百姓教育”、“人民教育”、“国民教育”、“人文教育”等名称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下面逐一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荀子“以政裕民”的政治主张是对儒家裕民富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荀子的“以政裕民”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看到了人民富裕与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以政裕民”必须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执行强硬的治吏措施,“裕民”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局稳定。荀子的这一政治主张客观上保护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以政裕民”思想的合理继承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云峰 《成才之路》2023,(10):25-28
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殊本质,即“四心”,这使人有向“四德”发展的萌芽,其注重自我修身对人向善的作用。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主张“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则会导致恶,强调用后天礼仪法度引导人们向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辩证地看待先秦儒家人性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围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体制建设方面,主要有下列观点和主张:一是主张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主张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机制和渗透机制上下功夫。完善教育机制要求在内容上将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法纪约束及文化陶冶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群众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构建“大教育”工作网络。三是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