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志美 《学子》2012,(8):34-35
绘画讲究"留白",通过"留白",给观赏者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这些留白往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能开发智力,拓展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想象的契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梦想,以丰富他们的想象性思维。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考场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之一是"有创新"。要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断想象有独到之处,富有个性。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呢? 一、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个性就是创新,创新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科学史上,许多发明创造均发源于联想。在作文中联想思维能使我们由此及彼,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文教学的角度阐释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诸多问题:1.激发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2.打破思想的牢笼,引导学生大胆质疑;3.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创新;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创新;5.培养发散思维,促使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法,有意识地给学生的思考、想象、分析、综合等活动留有"余地",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布白艺术,将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功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特别是想象作文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欲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朱嘉风 《考试周刊》2011,(52):73-74
"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教学现象令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头痛,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重视积累知识,养成习惯,写出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语文课堂,倡导求异思维,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创新写作方式,拓展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养成创新意识。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指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有这样的"无声"处,即文章的"空白"。课文中的空白处正是放飞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好地方。作为教师,要懂得把握空白,利用空白处,让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在思路的发散处拓展学生的思维。怎样抓住"空白",拓展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细品标点,化"无"为"有"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文章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包括组织活动,奠定学生创新思维基础;善于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启发想象,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弄清文章结构,理清思路;积极地去思维,发展想象能力,使语文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舍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诱发学生多思,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不仅提高了教学艺术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构图艺术,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语文教学也要讲究留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一、在课题导入处留白——激发阅读期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教学时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留下悬念。如我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接触课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个重点。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该首先创设情境,唤起认知热情;然后启发想象,拓展思维领域;最后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从小学到大学,"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在培训"听、说、读、写"的每一环节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应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的语言风格与思维特征的核心因素,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浅析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来有效增强和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从教多年来,我不断对小学生想象作文进行探索研究,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一些做法,愿与大家共勉:立足社会生活,鼓励学生想象;借助范文延伸,启发学生想象;写画两相结合,丰富学生想象;引导学会组合,加强学生想象;通过童话引路,拓展学生想象。  相似文献   

18.
教育领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语文作为百科之母,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采用以下途径:创设最佳情境,提供创新条件: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创新兴趣;丰富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变换思维方式,有的放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时空距离,因而在阅读中常常会产生思维空白。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空白"艺术,以思维训练为切入点,在无疑处布白,在有疑处补白,就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为课堂注入一汪清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20.
①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②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③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④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