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并着手扶持傀儡政权.此后近八年间,日伪当局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文化宣传方面的政策、法令,试图打压各路反日势力,扶持亲日文化.上海日伪政权的文化宣传管制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管制范围从华界扩展到租界,方式从喊口号进化到编理论,内容则随时局变化而不断修改,不仅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和汪伪政府的统治利益,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资产阶级大本营的上海文化,和革命根据地的延安文化严重对立。解放后,延安文化作为“经典”来改造、放逐上海文化,上海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而在王安忆笔下,上海文化并未在新的政治气候中销声匿迹,而是在抗拒中顺应,在缝隙中生存,其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以此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接管上海的革命者。王安忆在无意之中写出了这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从上海"亭子间"的恶劣物质生存环境中产生了左翼文化人群体的青年文化,即带有边缘性和激进性的"亭子间文化"。亭子间文化相对上海文化既具有接受性、继承性因素,又具有反抗性、冲突性因素,并通过30年代左翼青年文化人的社会交往的两面性体现出来。亭子间文化在上海城市生活语境中产生、发展,又与上海城市气氛融为一体,它有着以上海文化为背景和参照系的一面,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它在上海文化系统中的青年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都市空间、上海文化、文学中的上海与首尔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于梳理上海与首尔文化交流的历史,关注两个都市文化交往的现实,总结都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与汲取优秀文化传统与经验,发展中韩两国、上海与首尔学者之间的友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历史的特殊性与林语堂本人思想情感、文化心理、个性气质等的复杂性,使他不但复归传统与道家文化,而且选择道家文化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资产阶级大本营的上海文化,和革命根据地的延安文化严重对立。解放后,延安文化作为“经典”来改造、放逐上海文化,上海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而在王安忆笔下,上海文化并未在新的政治气候中销声匿迹,而是在抗抿中顺应,在缝隙中生存,其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以此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接管上海的革命者。王安忆在无意之中写出了这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文化和谐才会有社会和谐.但是,文化建设不是一时之功、一竟之事.文化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文化建设机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通过一个机制来实现它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设计,既要考虑其制约因素,也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问题,还要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本组笔谈就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文化和谐才会有社会和谐。但是,文化建设不是一时之功、一竟之事。文化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文化建设机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通过一个机制来实现它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设计,既要考虑其制约因素,也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问题,还要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本组笔谈就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当代性关系;二是在浦江镇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战略的层面上.则要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正在紧张筹办中的2010年世博会,是浦江镇发展在当下所面临的黄金机遇。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从构成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上海与江南文化板块:二是由于华侨城、航天城、高新技术加工区等当代力量的强力介入.在其原本属于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大都市与国际文化板块,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以江南文化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为两翼的都市文化副中心。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阻碍了翻译的有效进行,本文着力从语言、传统、心理等角度,分析英汉语言的诸多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复杂性,并在每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对比,以及解决翻译教学中如何考虑文化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千百年来化育人文,和谐族群。当前,应该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民俗学和经济层面上,而是应充分认识其复杂性、系统性,予以历史的、整体的观照。应该在政府、文化工作者、传播媒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一种符合人性、适应环境、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样态。  相似文献   

13.
文化育人在当下理论界的探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似乎都遭遇到了某种'悬空',其主要成因在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多样局面。要将文化育人进一步引向深入,就应该以文化的生成规律为依据,以人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的活动规律为出发点,分门别类地加以深入研究和探讨;还应依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以...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社会,上海因受吴越文化和海滨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们生存需要和对生命的祭奠,民众十分信仰城隍神,城隍庙文化极为兴盛。近代以来,上海城隍庙及其文化在都市文化的浸润下逐渐变得意象深邃,而祭奠生命的城隍信仰却渐趋黯弱,在民间信俗层面城区民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游离与坚守三种取向。在某种意义上,透过城隍庙这一历史窗口,可以窥知古上海的文化气象、城市精神和与之相关的历史真义。  相似文献   

15.
“崧泽文化”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因发现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而得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之一。“崧泽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年代命名,载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2004年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房”,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的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析武汉市民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和文化范畴使用“市民”的概念,常常是指一种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市民”的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市民”的历史的、动态的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复杂性,决定了“市民文化”的复杂性。武汉市民文化品格的生成及生存,既有中国市民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又有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大、小环境下生存的武汉市民具有开放多元、重义守信、精明强干、勇武泼辣、世俗功利、涣散守中等主要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之源 ,是近年来上海学术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考古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 ,论述了远古时期“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由来及其特征。从而推论 :最早的上海人就是现今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所出土的崧泽遗址上生活在距今约 60 0 0年前的崧泽人 ;而由崧泽人及其周围的史前上海人所创造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牛飒飒 《文教资料》2006,(33):141-142
音乐文化现象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本文受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论的启发把音乐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并由此推绎出音乐文化的结构和功能这对关系,并提出核心结构的概念,以期在理论上对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做出初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的《文化的解释》,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创造性的观察,是复杂性方法论“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的总结。它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运用贴近大众生活的通俗化描写方式把文化当作“文本”解读,倡导文化研究者用恰当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态去关心人的问题,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处理社会秩序中涵盖的文化复杂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