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就课后问题让大家思考,很多学生立即打开手中五花八门的"讲析"、"详解"、"学习宝典"等资料,不让看偷看,甚至有"认真"的学生提前抄好了答案;若让大家思考资料中没有答案的问题,则学生不是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就是做好记录"标准答案"的准备;收缴学生作业检查,更多的学生答案雷同,而且"标准"。  相似文献   

2.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岑桑在小学美术课上画杨桃的一件事。年幼的作者根据父亲"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教海,把自己从特殊角度所观察到的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老师在慎重体察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后,请嘲笑"我"的学生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去观察杨桃,使...  相似文献   

3.
袁敏 《教育文汇》2012,(1):25-26
为了养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我在教室墙壁上布置了"花儿朵朵"专栏,每个孩子都有一朵吹塑纸剪成的大花贴在专栏内。"小红花"每周评选一次,凡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孩子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贴纸,对成绩进步明显、表现突出的孩子则随机奖励一朵。孩子们把象征着荣誉的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大花栏上,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相似文献   

4.
眼下,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不快乐。对他们而言,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全无"常著文章以自娱"的洒脱,少数学生更是望而生畏,产生了一种"谈写作色变"的压抑心理。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浦美英 《海南教育》2014,(10):15-15
芦墟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地处乡村的省级实验小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坎坷,经过百年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连续九年在苏州市吴江区学校重点工作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特色,通过构建"生态教育"文化,培养了一支"向善、向上"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成长离不开教研,学校又是通过哪些教研活动来成长队伍的呢?  相似文献   

7.
朱秀玲 《辅导员》2011,(22):32-3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一段沉重的心情故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可学生提起笔来总是"爱一个字好难"。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爱你在心口难开"呢?怎么可能"让100%的学生爱上作文"?笔者只想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下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作弊"——"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用欺骗的手段做不合法或不合规定的事。"作弊"绝对是个贬义词,为世人所鄙视,尤其是在积极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在学龙网承办的“常熟市中小学生安全网络竞赛”活动中,因竞赛系统的一个漏洞而引发的一次“作弊”,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横向、纵向地把题目所涉及的共同的知识属性充分地显露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两个具体实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管理不是我们的首创。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它最早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但将其移植于教育教学管理,还刚刚处在起步阶段。我认为,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产品——"人"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在运用"精细化"模式进行学生管理时,必须注入符合教育规律并与时代要求和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陈绍雯 《生活教育》2012,(11):40-41
我曾在一所小学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手举课本愤怒地斥责讲台下的学生,"一群智商低的"、"太蠢了"、"笨死了"等一系列具有强烈否定色彩的否定语从她的口中一迸而出,孩子们则大多低着头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2.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前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雷夫老师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3.
颜洁 《学子》2013,(8):56-56
白石老人曾应他人要求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让人有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空灵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留白。它是文本结构中的"无",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留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语文阅读教材中的这  相似文献   

14.
段飞 《辅导员》2010,(14):17-20
18个年头的班主任工作,当大多数的班主任从集体入手,然后涉及个体,或者是被动地涉及个体时,她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人,一班,一"适合","适合的教育",不仅让她所教学生、所带的班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让她收获了"朝阳区班主任带头人""北京市班主任远程培训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班主任"等诸多殊荣。  相似文献   

15.
王金娟 《成才之路》2010,(18):30-31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数学上有许多事实都先有猜想后被证实的。比如,由《周髀经》上的"勾三股四弦五"的记载,能归纳猜想"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又由"勾股定理"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太一"进行了天文学方面的考察,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确认了"太一"所对应的具体星象,其年代为公元前7 627年或公元前8 292年前后,而一万年前的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是"太一"的具体证据。并讨论了"太一"星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为目标。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协调高师音乐学生"多能"与"一专"的关系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多能"与"一专"争论的现状,从高师音乐学生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分析,并着重就音乐学生正确处理这一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的,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专门列出了"写话"一节,并且提出了三条非常具体的要求: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相似文献   

20.
我对估算教学的兴趣,源于曾观摩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执教的"估算"一课,叹服于她对估算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估算的教学意义的深入挖掘。当在省级赛课中观摩了一位教师所执教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课例,就想通过这堂课把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付诸笔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