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知行统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渊源,对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教育思想三题龚政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同时,他还是一位既从事过学校教学工作,又曾致力于社会教育的人民教育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继承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坚持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有所裤益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提出了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教育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等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问题,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皖江文化与康梁维新思想、西方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陈独秀教育思想的体系涵盖了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本质思想、教育的目的与方针,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内容。陈独秀的四个面向教育方针,重实践的教育主张,以及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中国今天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身体力行,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主张,对推动国民教育,树立正确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观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师表典范。《陶行知教育名篇》囊括了陶行知在不同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讲话以及书信、诗歌等,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清晰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吴值敬 《考试周刊》2009,(4):209-210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他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教育"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陆丽娟 《中国教师》2009,(Z1):418-41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他批判地继承与发扬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作用。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确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构建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史上,有关自由教育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至今仍相当活跃.在诸多倡导自由教育的学者中,英国教育哲学家P·H·赫斯特所倡导的自由教育观,尤其令人瞩目和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西方传统的自由教育观,也因为他的理论一度饱受争议.本文主要陈述和介绍了这一思想的基本要义,以及西方学者对它的各种评论.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更具合理性的自由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五四"爱国运动期间,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他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现状,创办工人刊物、成立工会、重视工人教育,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组织与领导,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到来,立下了不小的功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相似文献   

12.
爱国情殷的陈独秀自青年时代起就对民贫国弱的社会病象兹兹为念,为解决此“第一个大问题”,他从多维度剖析致贫苦源,矛头直指旧的伦理道德、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等恶势力,并指出中国经济处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其一大成因。“五四”前,陈独秀呼吁从伦理、教育和发展实业方面救贫扶弱,“五四”起他开始“介入政治”,主张以“马克思社会主义”来昭苏贫民的生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吁请抗战必须首先解除民众的痛苦。陈独秀的救贫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反贫困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他一直很关注妇女的命运,五四运动之后,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的妇女解放思想,为实现女性人格独立、男女平等、促进男女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现代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五四"时期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他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主张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注重理性化的自由人格,强调科学研究要以大学为中心,并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科学发展角度对胡适的科学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对当前的科学和科学教育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人民教育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毛泽东人民教育观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当时的平民教育运动是毛泽东人民教育观产生的重要契机,陈独秀、胡适和杜威等人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曾深深地吸引了毛泽东,并成为毛泽东人民教育观生成的学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过不断探索和前进,最终确立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教育观,并开始了他在苏区的人民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五四前期,陈独秀主张以科学代宗教,五四后期他转而倡导西方基督教,主张以西方基督教文化来补救中国儒家文化的偏弊。陈独秀思想主张的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其文化观中“科学”与“信仰”的紧张冲突所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思想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陈独秀又是开拓中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1917年初,他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积极开展教育改革。1920年12月,他又应邀去广东省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努力发展广东的教育事业。虽然,陈独秀主持教育领导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在当时来说,不失为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它们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也还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教育观念,而西方则注重自然教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教育观与西方传统自然教育观的比较分析,揭示中西方传统教育观的本质及思想精华,提出在当今教育全球化形势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儿童的生态发展,即在充分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实现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