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伦 《物理教师》2000,21(8):32-33
某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透镜物像“变动”的问题: 当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B.只有当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C.只要透镜成像,像移动的速度就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D.只要透镜成放大的像,像移动的速度就一定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该书附解析过程如下: 由 得 只要m>l(正立的放大虚像与倒立的放大实像),v(像)一定大于v(物).所以该题答案为D. 笔者认为上面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按《考试说明》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但透镜成像作图、成像规律的定性分析仍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研究的透镜变化后的成像问题,颇有思维能力要求,可供大家借鉴.一、透镜发生移动透镜发生移动,是指透镜沿主光轴水平移动和沿主光轴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课本讨论了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透镜成像的其他规律,如物像间的距离,物像移动的方向及物像移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高中物理补充练习题中时常出现关于透镜所成像移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类问题做一系统讨论、归纳,总结出规律,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于透镜所成像移动的问题,常有这样两类:一类是当物体沿透镜主轴移动时,像也跟着移动,比较像和物哪一个移动得快;另一类是当物体沿主轴匀速移动时,像是否也匀速移动。这里利用透镜成像公式,分别讨论上述两类问题。 先来讨论物体沿着透镜主轴向着透镜(或离开透镜)运动时,是像移动得快还是物移动得快,以凸透镜为例。  相似文献   

5.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高中物理教材《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透镜成像规律动态地呈现出来 ,有利于揭示规律 ,降低难度 ,提高课堂效率。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研究方法1 .1 凸透镜成像规律a .物、像位置 (物距、像距 )关系 ,不同物距的成像性质 (成像或不成像 ,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缩小 ,实或虚 )。b .物像移动问题 (移动方向、速度关系、物像间距变化问题 )。以上两点都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点内容。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透镜成像作图法 ,即利用特殊光线研究物体成像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上面的规律 (…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探索出一种图像,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中,有一章内容是《对环境的察觉》,在这章教材中有些内容应用到了透镜成像原理,但教材中对于透镜的成像原理又没有详细介绍.因此在初中科学竞赛题中有些题,如:当物体或透镜沿主光轴移动时,透镜的放大率如何变化?物像间距离等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些教师碰到这一问题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分析.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凸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规律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透镜成像,是中学物理几何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发现,对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透镜成像公式1/u 1/v=1/f及m=|v|/u,学生能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如透镜被不透明物挡住一部分,透镜绕轴旋转一微小角度、透镜割开分成两半、透镜上下振动等特殊情况下物体的成像问题,很多学生不甚明了,解题时瞎猜乱估,错误不少。为此,举例针对几种特殊情况透镜成像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透镜成像的两条规律及其应用江苏丹阳市延陵中学贡建荣物体沿透镜主轴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放大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试就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惊、凹透镜成虚像三种情况,利用作图法进行总结,得出两条规律,并举例说明规律的应用.1.两条规律的得出物...  相似文献   

10.
透镜是光学的重要部分,是中考光学的主窗口,现将其主要类型归纳如下.一、透镜成像性质分析型1.如图1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相似文献   

11.
杨衣农 《物理教师》2002,23(7):10-10
我拜读了本刊 2 0 0 1年第 1 0期《再谈关于透镜物像移动的问题》一文 ,很赞同作者的看法 .透镜物像移动问题 ,是高中物理几何光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后 ,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最好的方式去突破这一难点 ,是许多中学物理教师感到困难的一件事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加作图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凡是有条件做的实验 ,都应让学生动手去做 ,让他们学会利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促进他们实验能力的发展 .因此 ,关于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 ,我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2.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13.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14.
求解透镜组成像的有关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即在对透镜组中各透镜依次成像时,前次成像的像距与后次成像的物距之间关系的确定;对成实像或成虚像的判断;对实物成像和虚物成像的物距处理等问题上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一直是教学中的难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和望远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利用实验室中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模拟望远镜的成像及调焦过程;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光线经过望远镜后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利用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实现对望远镜成像及调焦过程的理论模拟,达到即使无法到实验室也能开展科学实验的目的.不仅通过传统实验方法实现了望远镜透镜结构的可视化,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望远镜成像光路以及望远镜动态调焦过程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移动蜡烛,靠近透镜,使物距u小于透镜的焦距f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相似文献   

17.
纵观'89到'94六年的高考物理试卷,可见每年至少有一道透镜部分的考题(下称透镜类考题),认真分析和研究这类考题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指导教学和针对性复习大有裨益.一、透镜类考题的特点1.考查的知识点全.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透镜、透镜的焦点和焦距,透镜成像、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和作图法.考题还严格遵守《考试说明》,透镜成像作图法和透镜的计算都只考查单一透镜成像的情况,没有出现虚物成像问题.2.考查的能力要求高.考题中考查的能力包括(1)理解能力.着重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焦点、焦距和放大率的概念,成像公式的物理意义.如’89第14题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三束平行光分别沿主轴射向同一个玻璃凸透镜,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由于玻璃对三色光的折射率的关系为:n红f黄相似文献   

18.
一.“光斑”与“像”的区别 在光屏上接收的可能是像,也可能不是像而是光斑,像与光斑的意义是不同的,像是物体上每一个发光点成像的集合;光斑是锥形光束被光屏所截得的圆形,像的大小、形状与发光物体有关,而与透镜的孔径无关,而光斑的形状、大小则与透镜的孔径有关,所以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认为凡是光屏上接收到的都是实像; 2.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不一定是像距。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中,透镜成像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而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两种方法:①作图法,就是作出三条特殊光线,利用作出的图像进行分析;②公式法,就是利用公式1/u+1/v=1/f研究u、v、f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透镜成像的简单问题,对于透镜放大倍数及动态分析问题的解决就略显不足.现介绍一种新方法:图象法.这种方法浅显易懂,便于掌握,能够灵活处理上述问题.若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则建立  相似文献   

20.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