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不同用户的共性及差异化需求,提出一种采用插件式框架设计的移动终端软件系统方案,深入分析软件系统各部分组成,详细介绍终端主要插件,并举例介绍插件扩展方法。在某移动卫星综合应用终端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插件式框架设计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动态满足使用需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特征提取是医学图像处理过程的重要步骤,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计一个医学图像处理平台,可实现影像数据的基本操作,提取癌症病灶区的特征,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平台采用MVT开发模式,前端设计主要采用HTML5技术,算法层面设计引入Python相关的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包.采用B/S架构实现前端显示与后端数据的联...  相似文献   

3.
图像分割技术就是把图像中具有特殊涵义(如医学图像中的病变部位)的不同区域分开来,使每一个区域都满足特定区域的一致性的图像处理技术。基于当前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分割的速度和稳定性无法同时提高的问题,引入一种被称为“live-wire”的半自动的交互式范例,并对其在三雏空间上的实现建立了理论模型;同时自定义了与本文模型相关的MATLAB实现函数。  相似文献   

4.
在对视网膜眼底图像中的血管进行预处理并运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算法迭代原理进行分割的基础上,利用MATLAB 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GUIDE),通过对各控件的布局设计及其回调函数的编写,实现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系统。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医学图像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也为医学图像处理提供了一个操作方便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程序设计框架,利用ITK(insight segmentation and registration toolkit)和VTK(visualization toolkit)的开放源码工具包,完成了序列DICOM(digital imag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图像的读取、管理、显示、分割和存储等功能.同时,解决了子文件夹的递归搜索、同路径下不同序列的分离,序列内图像的排序等问题,并预留了图像处理的扩展功能,为今后的医学图像研究和医学图像处理教学实验提供了很好的测试与研究各种图像处理处算法的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通用搜索引擎对医学学科及主题的覆盖率,在开源搜索框架Nutch平台上,通过构建医学词典,结合中文分词插件,构建了一个面向医学信息的垂直搜索引擎,并详细介绍了改进后的系统功能和体系结构。相对于通用搜索引擎,该改进提高了医学信息判别的准确度和效率,减少了搜索结果冗余,同时提高了系统对于互联网复杂环境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对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伪彩色处理和纹理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维医学图像的可视化和基于PACS的医学图像压缩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Crystal Space(简称CS)是一个开源的3D游戏引擎,作为其框架核心的SCF为用户设计和开发基于CS的自定义插件提供了便利。本文介绍了CS和SCF;然后,探讨了SCF在自定义插件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最后,设计及实现了一个基于CS的自定义插件,并详细论述了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从中发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设计及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定义插件,将使基于CS的游戏开发或软件开发更加便利、快捷。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软件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对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伪彩色处理和纹理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维医学图像的可视化和基于PACS的医学图像压缩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应后.  相似文献   

11.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转注字的例字谈起——与陈殿玺先生商榷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殿玺先生的《质疑义旁表字义的转注说》对转注字的例字有不少误解,如误解“眼,目也”是引申义,“目”与“眼”不同义;误解“香”和“馨”不是一个概念;误解“牺”字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成是转注;误解“巴巴”“爸爸”是联绵字;误解“老”是转注字,又是会意字。现和陈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育使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在"旧观念"与"新功能"、"旧台词"与"新台面"的转变中陷入"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的双重困境。古代文学教师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变"教书匠"为教育产品设计的"工程师";变知识的"搬运工"为知识源流的勘探者、"书山"索道的架设者、"学海"灯标的导航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孔子未被弟子称为"师","师"字在《论语》中出现14次,但都不是指孔子。这是个颇有深意的现象。从时代背景上初步推断,孔子之所以不称"师",乃相对于当时官方"授学体制"而言的。直到孔子的时代,"师"还是"四代学制"中的官名。孔子并非官方体制中担任"师"者,他在鲁国所任诸职,都与"师"无关。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属于私人性质;四方来学者,也只以"子"和"夫子"尊称孔子。《论语》中只有"子"、"夫子"、"孔子"、甚至"仲尼"这样的称呼。而孔子学生的称谓,则有"及门"、"门弟子"、"门人"等。这与孔子在鲁城外授学、聚徒、共同居住处所的门、堂、室的结构有关。这说明孔门师徒的关系具有"非血缘体"仿用"血缘体"的特点。至于孔子之被尊称为"师",实乃"孔后历史"发展的结果。战国中期,"师"字开始用来指代从事私人教学者。到了汉代,国家设立学官,官名"博士",而不叫"师"。这样,孔子称师就在意义和制度两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至此,由孔子称"子/夫子"而至于称"师"之间的历史脉络便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全球意识"的产生,但仅仅是"全球意识"是显然不够的,这就要求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根源深处和实践方面无不具有世界性,而"全球意识"的出现多少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本文就"全球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及其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展开阐述,从而浅析"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