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璟 《大观周刊》2011,(28):75-75
电影《歌剧魅影》是一部由音乐剧改编的美国影片,其中的配乐和插曲是这部影片之精华所在。通过对影片的音乐和画面进行详细阐述,更深层次的对这部影片有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西方音乐剧在当今世界音乐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其美学问题的关注。早期关于音乐剧的评论大都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今天拥有大量优秀剧目的音乐剧仍旧是大众文化,而且始终与市场相联,那是不是它就真的不是艺术,不具有美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本文试图从美学的多个视角对音乐剧的审美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不论音乐剧还是歌剧,将国外经典作品原版制作成中文版上演,许多人认为这是使其得以在中国市场普及化的不二手段;可不论嫁接还是原创,专业人才的悬空始终是舞台剧本土化发展最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黄慧 《编辑学刊》2021,(4):94-98
音乐剧声乐教学必须要有教材,教材乃教学之本.编者在总结多年音乐剧声乐表演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教你慧唱歌:校园音乐剧声乐表演教程》,按照经典性与多样性结合,传统性与时代性兼顾,通俗性与励志性相融的原则,精心编选了120首中外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薛茜 《大观周刊》2012,(45):69-69
歌剧作为戏剧艺术,只有具备完整而严谨的结构,才能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介绍了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概况,重点总结了剧中主要人物的演唱及表演特点,诠释了这部作品的音乐音响,使我们从一部作品的音乐音响中体验到它的美,从而了解整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学角度,对服装表演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噪音进行梳理、整合。通过对服装表演信息反馈的不同类型以及对系统内噪音和系统外噪音的不同要素进行分析,力求丰富服装表演理论研究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昆曲和意大利歌剧分别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艺术典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昆曲和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发展、传播、对后代艺术的影响等不同方面,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借鉴意天利歌剧的成功,让传统昆曲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7,(25):79-79
近年来,随着《猫》《歌剧魅影》《狮子王》等音乐剧的频繁引进,中国观众对注重歌舞场面和娱乐性元素的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取材于名著、更为古典和精致的法国音乐剧则比较陌生。这个夏天来自法国的音乐剧《小王子》将飞到上海,让观众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法兰西音乐剧风情。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的第五种《歌剧翻译研究》尚在组编之中,我倒想到写一篇有关歌剧与歌剧翻译的文章,算是将有关此书的背景预先作番介绍。歌剧(opera)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其明显区分是歌剧的精彩台词用歌唱而不是用语言表达。歌剧分大歌剧、正歌剧、轻歌剧、喜歌剧、滑稽歌剧等。歌剧最早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一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9,(13):81-81
作为歌剧泰斗普契尼的巅峰之作《托斯卡》,自1900年首演之后,几乎是世界所有歌剧节的“必选剧目”。剧中有三段咏叹调一百年来被古典歌唱家反复在音乐会中演唱,因此也被称作歌剧演员的“试金石”,所以作为国家大剧院首届歌剧节开幕大戏的新版《托斯卡》,自然少不了唱功了得的中外歌剧大拿。  相似文献   

11.
何金 《大观周刊》2011,(18):151-151,148
本文把1600年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歌剧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歌剧的雏形、成熟及传承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学最后得出结语:歌剧在古希腊时期有了“萌动”之后,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缓慢“萌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预热”之后,欧洲音乐开始了巴洛克时期的“加速度”,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起飞”也即将开始,到20世纪前半叶“飞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
大型古装搞笑音乐剧《奉旨越狱》近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进行首演,这部音乐剧一亮相就以鲜明的娱乐风格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该剧的制作人表示,《奉旨越狱》是一部音乐剧,从一开始,音乐就是创作的重点。该剧音乐由著名音乐人李杰和台湾音乐顾问阵建平联手打造,  相似文献   

13.
音乐剧《雪狼湖》原著小说大陆首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曾轰动整个华语乐坛的著名音乐剧《雪狼湖》超经典曲目,再一次伴随张学友世界巡回演唱会来到我们身边。与此同时,尘封多年的音乐剧原著小说《雪狼湖》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一种经典传世、超凡脱俗的姿态在大陆出版了。这部经典小说曾先后在香港宝丽金公司及香港皇冠出版社出版,在港澳台及华语阅读圈中均反响强烈,此次由北京燕山出版社独家代理大陆版  相似文献   

14.
百老汇的音乐剧作为上个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项艺术成果,它的创作理念、制作方式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重视、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为迎接中韩交流年的到来,邯郸人民广播电台特别策划播出了第一部广播音乐剧《太行阿里郎》,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该剧讲述了韩国学者来到朝鲜义勇军第二故乡——邯郸西部的太行山区追寻抗日烈士足迹的经过,我们有幸参与了这部广播音乐剧的创作播出,收获颇多。本文以《太行阿里郎》的创作播出的感受为基础,试谈广播音乐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语歌剧《红灯记》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它让我们意识到多元文化共存的价值和魅力,具有很大的启示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结合维吾尔戏剧的发展历程,阐述维吾尔语歌剧《红灯记》的创演过程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歌剧作为古典音乐各种演出中最为昂贵的体裁,国家大剧院当仁不让在歌剧演出场次和自主制作数量占头把交椅上,只是选曲和用人还是相当保守中庸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说歌剧在中国没有基础,其实不然。 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经过威尔第和普契尼的发展传向欧洲各国。而“五四运动”将它带到了中国.中国的音乐者们开始探索中国的歌剧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人民大会堂.将很快迎接“猫”的到来。这里的“猫”.不是那种四条腿的动物.而是一部同名音乐剧。《猫》被公认为是最宏大的音乐剧.也是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这个音乐剧的成功和流行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对戏剧的看法.它在全球的吸引力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到了戏剧表演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音乐剧与美声艺术在多数公众的印象中,一直属于阳春白雪,遥不可攀的艺术类型。自这两类声乐表达形式起源发展并传入中国内地以来,其所代表的是高雅、贵族、高级、享受。人们对其通常以崇敬之心看待,总以仰望的姿态展示对高雅艺术的尊崇,不自觉地为其贴上了固定的标签,由此,音乐剧及美声的本体形象与公众认知形象间便出现了一些偏差。人们在仰望高雅艺术的同时,与身边大众产生了同样的认知上的共鸣,这便使得两种形象间的这一偏差越发扩大,从而会出现一定的认知误区。因此,以当前新媒体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为主要背景,从音乐剧与美声艺术崭新形象出现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声乐发展的新方向,思考如何令这一标签化了的“阳春白雪”成为更丰富、更多彩、更贴近生活的多元性标签形象,以及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如何成功以鲜明形象立稳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