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育救国"是张伯苓先生的一贯思想,他强调教育要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教学实践,他还将爱国主义热情贯穿整个道德教育的过程,其德育思想对今天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贺玉兰 《出版广角》2015,(15):122-123
顾友仁先生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是从传统文化融入的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力作.全书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和使命,尤其对当代思政教育单一“政治性”的现状进行纠偏,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并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具有很强学理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纪小乐  魏建 《出版广角》2023,(23):1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生生不断、绵延持续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刊载最新学术成果、参与并引领认知变迁、推动文化思辨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各界推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挥引领作用,与其他媒体行业形成传播体系的“雁阵格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震 《大观周刊》2011,(30):79-79
继承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教育进步,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可补时代之偏。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否则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孔子提倡的德育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5.
张震 《大观周刊》2011,(38):15-15
继承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教育进步,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可补时代之偏。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否则口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孔子提倡的德育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保存困境、王重民先生在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对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教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徐然海 《新闻窗》2005,(5):67-67
随着网络媒体的渗透加速,传统的高校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方式与途径受到很大挑战,如何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现代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并借助现代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来因势利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成为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思考总结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在道德教育方面回归原始儒学,将德育实践与传统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他的德育思想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从德育的角度来看,曾国藩德育思想对于个人素质培养及和谐社会构建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德育思想内容丰富,他论述“的真善美”的德育目标与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他的爱国主义,爱民的德育思想与当代国情教育等德育内容相同。他的德育方法与当代教育的有效途径相统一。本文意在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以期为我们所今天开展的德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作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如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组织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教师的垂范作用带动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11.
梅煜  张立杰 《出版广角》2015,(17):216-217
儒家经典《论语》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理论的起源。儒家依托“仁”建构“个体—家族—社会”的道德涵养路径,力图使儒学的“为己”与“利他”效用相统一。当代德育作为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必须从《论语》中汲取品德修养智慧,关注个体精神家园建构,优化德育路径设计,化解道德教育泛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雷沛鸿先生是乡村教育理念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作为教育学者,其卓越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和前卫的教育理念精神,通过对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具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艺书 《传媒》2016,(16):93-93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期的模式化授课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存在着制度化、僵硬化等诸多问题。随着新媒体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如何为国内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新的出路,一直是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2015年5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胡恒钊先生所著的《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一书,结合了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契机与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缺陷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困进行重新梳理,并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深入解构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胡瑗的教育心理思想,上承儒家传统教育思想,下启"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胡瑗十分重视德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他的教育心理思想中,有许多极具创见性的德育心理思想,其中涉及了德育的意义、过程、原则与方法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12年6月14日晚,在我国驻毛里求斯共和国使馆文化中心,远道而来的宁夏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杂志主编、研究馆员张欣毅先生为毛里求斯听众主讲了题为"从龙飞凤舞到儒道互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大流变"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毛里求斯博物馆理事会主席比比琼、外交部多边司司长居拉、毛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对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以期赓续与弘扬我国情报学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理清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展现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未来情报学教学的启示。[结果/结论] 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内容体系包括基于中国情境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情报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迎合社会需要的多目标培养体系。同时,用国际化视野构建情报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社会需求不断推动情报学课程改革创新,深化情报工程专业方向中的多学科融合教育是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所带来的学术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曹虹  陈玉峰  王丹 《兰台世界》2016,(17):91-92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和举措集众家之长,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独树一帜形成了以培养读书明理的君子为目标,家庭道德教育中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严谨丰富的家书教育为手段,注重知、情、意、行的全面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智慧》一书系统梳理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内容方法,辩证分析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主张汲取传统教育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统语文教育智慧既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需要,也是古为今用、服务当下语文教育的需要,对教育出版亦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明丽  李瑞华 《大观周刊》2012,(44):99-99,10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代表,其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理念,比如,儒家在强调“学文”的同时更注重“学道”,注重德性的修养。这些与现在我国所倡导的德育优先、因材施教、以礼乐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的精髓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反观当令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痕迹依然明显,深入挖掘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确立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及学生成长规律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展研究型学习,培养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20.
贵州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哺育出一大批本地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清平孙应鳌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分析了孙应鳌的生平、孙应鳌重视教育的原因及孙应鳌教育思想中的主要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