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开展载人航天以来,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能力太空行走。"神七"成功发射,中国第三个实现了太空行走,意义重大。这一次,中国人真正征服了太空,中国航天国家权威机构才终于打破从不发行航天金条的惯例。  相似文献   

3.
如何策划出形式多样,既能满足受众需求,又能获得经济效益的科普图书。文章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选题策划为例,从提前预测、读者定位、遴选作者、编辑装帧、多元化营销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张育林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朱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贾永 《中国记者》2012,(8):29-32
从2003年金秋杨利伟叩问苍穹,到2012年盛夏景海鹏、刘旺、刘洋进驻"天宫"——短短9年间,中国航天用4次载人飞行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写在茫茫太空。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报道也经历了传统时代、电视直播时代、网络时代、微博时代"四个阶段"。回顾这些过程,同样可以总结出载人航天报道的四次跨越。  相似文献   

8.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中国宇航出版社借神六雄风,组织中国航天领域的权威人士,推出了一系列航天科普精品图书。《神舟六号再壮神威》航天科普挂图,以精彩图片和卡通人物的形式通俗地介绍了神六从升空到返回的全过程,生动展示了神六航天员的风采,并引领读者细看托举飞船的大力神——火箭,和航天员的太空卧室——飞船,帮助读者了解航天员在轨道舱里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神舟六号航天专家告诉你——100个航天秘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解答了关于载人航天的100个疑问,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中国航天员风采》以400多幅图片,…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6月1日公布的"201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目录中,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新技术科普丛书》入选了。通过各种发行渠道,这套丛书已进入千家万户。那么,这套丛书到底是如何吸引读者的呢?内容突出"高新"技术丛书共分14种,着眼点是介绍现代人们身边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知识,内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七彩霓裳新光源——LED与现代生活》、《探"显"之旅——近代平板显示技术》、《网事真不如烟——互联网的现在与未来》、《上天入地觅"新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关于软件、物联网、数  相似文献   

10.
孙崇峰 《中国广播》2004,(11):57-58
《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安全返回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篇现场报道,在第一时间及时播报了航天员杨利伟平安出舱的全过程,向听众报告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喜讯。成功之处有四:  相似文献   

11.
孙立华 《航空档案》2005,(10):74-76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600多人,900多人次进入太空。由此不难看出,21世纪初将掀起载入航天的热潮,航天员正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方近日大规模宣传一个航天测控站的事迹。透过这个航空测控站,可以隐约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人正在积极准备进入太空,而且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航天工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大型系列丛书《导弹与航天丛书》将于今年开始由宇航出版社陆续出书。这套丛书共分六个系列:液体弹道式导弹、固体弹道式导弹、面空导弹、巡航导弹、卫星工程及固体火箭发动机。每个系列又分十几个分册,整个丛书约二百个分册。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贾永  李宣良 《军事记者》2007,(12):20-22
正在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把"嫦娥奔月"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遥望"嫦娥",当我们为中国航天人在太空中留下的中国新高度而自豪的时候,他们身上所彰显的中国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17.
获奖理由仰望星空,感受荣光。这一年,中国科技成就的高度是在太空中标定的。6月24日,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本已炫目的中国航天史再添华彩篇章,刘洋等三名航天员更是令亿万人情绪激昂。我们不该忘记,书写中国载人航天史诗的,必然是几代航天科技人薪火相传的团队。今天,我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媒体人访谈录》的人选时,我搜索的目光停留在了长江韬奋奖入围名单中"冯春萍"这个名字上。"中国航天报10年中四夺中国新闻奖,两年里报纸两次增刊……"一线记者出身,18年后做到中国航天报社社长。"亲历并见证了新时代中国航天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带领报社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新闻界的太空传奇……"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是我进入出版行业后策划的第一套丛书.这套丛书从最初的想法萌生到成功立项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2005年,这套丛书被评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2006年10月,该丛书中的第一本分册面世.预计在2009年年底该丛书十本全部出版.迄今,出版的分册中已有两本重印.  相似文献   

20.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