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人民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聚积、发展和空前壮大。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展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依靠人民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如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一样,党和革命报刊事业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党在敌后革命根据地的报刊活动空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反革命的两手,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梦想恢复他对全国的法西斯统治。而我党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对蒋介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大力争取和平的同时,切实地作好了战争的准备。一九四六年六月,当蒋介石撕毁一切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大规模全国内战后,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不到四年的短短时间里,就打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彻底地摧毁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空前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少奇同志对建立东北根据地,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人民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关键原因论析李起民对于抗战时期(1937—19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层次上作过许多探讨。其中有一个提法颇有启发,即“对于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抗战时期的大发展,究竟是民...  相似文献   

5.
开发革命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基础性任务。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发革命力量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中体现的基本理念是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本的基本理念贯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以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利益整合、精神激励为主要内容,引导、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激发起革命的潜能,树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和斗志,把革命潜力变为现实的革命力量,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淑霞 《考试周刊》2009,(43):167-16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对中国政治发展趋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实现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形成了新的政治局面,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不顾人民渴求和平的愿望,凭借其拥有美械装备的四百三十万军队,及控制着三亿以上人口地区的优势,以反革命的两手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梦想恢复对全国的法西斯统治.为了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党对蒋介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空前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东北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四战四平又是东北战场中的一场硬仗.因此,研究东北解放战争就必须研究四平战役的战况及在整个东北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四平,位于东北中心,既是松辽平原上富庶的粮仓,又是东北重要的交通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共两党曾建立过两次合作,即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1937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两次国共合作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适应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赢得了两次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最黑暗的法西斯反革命王朝。在敌人实行极端残酷的白色恐怖下,革命力量遭到极大摧残,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  相似文献   

12.
抗日游击战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游击战在整个中国革命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创造了全民参战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日游击战不仅使得日本侵略占领全中国的梦想成为泡影并最后失败,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革命力量,促进了中国革命取得利用的进程,从而普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党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经验陈宝松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直持续了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虽曾多次发生分歧、磨擦乃至武装冲突,但国共合作并没有破裂;国民党虽曾极力试图削弱共产党的力量,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力量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是其它学科或政治手段无法比拟的,随着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我国音乐事业如日中天,正处在一个繁荣兴旺的发展时期,音乐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强大,音乐的影响力,渗透力,震撼力与日俱增,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出现了空前的音乐热:海外学子纷纷归来,国际比赛频频获奖,音乐培训遍地开花,音乐市场空前活跃,公园、广场、社区到处充满歌声。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共产党为实际领手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一举雷沈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奇耻大辱,而且被西方列强侵占的大片国土多数得以收回,使丧失了百年之久的国家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首次得到承认;同时,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革命的胜利和失败,取决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力量的对比,革命力量超过以至压倒反革命力量,革命就会胜利,反之,反革命力量超过以至压倒革命力量,革命就不能取胜乃至于失败.革命力量怎样就能超过反革命力量并取得胜利呢?这取决于革命派的纲领政策的正确程度及其在贯彻执行中发动、武装和组织人民群众的状况.这就是说,革命派的纲领政策并在执行中能把群众发动与组织起来,使力量不断壮大,超过以至压倒反革命力量,革命就会取得胜利,反之,革命派的政策不能把群众发动与组织起来,甚至瓦解已经自发起来的群众力量,革命就要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  相似文献   

17.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8.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在短时间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运用人民战争形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摧毁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成功运用大战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2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给199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活动是推动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发展抖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开发革命力量的历史实践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开发手段和开发方式,形成富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发动、组织、武装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民主意识、创造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