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2.
读写新闻     
贾平凹与一道中考语文试题最近中国教育网刊登了某地一道中考语文试题,并请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来做,结果贾平凹先生也未能做出来。这一道中考试题如下: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生日书》,有这样一段文字:“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读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这段话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这句俗语是什么?其中的两个字形相同音不同,请写出这句俗语。贾平凹先生在看了这个题目后说:“我的文章已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俗话去替代呢?如果我们教人写文章不是鼓励用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首先想的是…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福 博兴二中 韩新站   1998年 4月,学校创建了语文读写训练室。第一次去训练室读书的时候,我激动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读书是福。   古人说:“至乐莫过于读书。”每当我内心有忧愁需要排解时,我就放声吟几首诗词,或读几篇人生感悟的文章。一吟一读,心中顿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读书,使自己拥有一个自得其乐的方寸之地。   哲人说:“读书悦心。”欧阳修的《东斋记》里对读书能治病养生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他每次吟诵文章后,就“释然不知疾之在体”。欧阳修读书去疾养生之说,我信其然。读书能…  相似文献   

4.
能读是福     
姜维群 《教师博览》2004,(11):49-49
读书是家门之幸,是个人之福。千金能买良驹宝马.但买不来想读书的心气儿。中国有句俗话,畜不过三代。为什么说殷富之家过不了三代?因为从第二代就开始享受了,吃喝嫖赌挥霍,谁去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大户人家都刻在大门上,出来进去让人去读去想去咂滋味.惟有“诗书”能把家业传下去。这是有先例的。中国近代大学梁启超很崇拜清代名臣曾国藩,认为他是教育子女的典范,甚至编录了一本《曾正公嘉言钞》以教育儿女。梁启超告诫子女:“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梁本人一生苦读勤写,虽仅活了56岁,但述有一千多万言,至于他读  相似文献   

5.
清人金圣叹,作《不亦快哉》文,竟成一体,仿作者不乏其人,如现代有林雨堂,当代有三毛、李敖、贾平凹。本人读书成瘾,故买书成癖,中多趣事,亦欲一吐为快,遂也来凑凑热闹,不敢说“话作”,只能说“效颦”。少时家居乡下,偶尔进城,必先到书店,距书店三二百米处,...  相似文献   

6.
清言小品     
跳书不难,堆考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有工夫读书,润文福:有刀分济人,谓之福:有学问着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文福;有多闻直该之友.谓之福。 春听鸟声.又听蛛声,秋听虫声,冬听曾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拚声。山中听松声,水除听狱乃声,方不虚此生耳。若忍少斤辱,悍妻诉体,真不若耳聋也。清言小品@张潮~~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说:"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决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烦嚣尘世而不悲、不畏、不俗、不谄。"相信通过恰当的方法来读书,可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更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贾平凹的作品中有着大量的重叠词,其中有些常规重叠式,而更多的则是超常重叠式。这些超常重叠词便构成了贾平凹言语的一大特征。本文探讨其超常重叠词的使用特色和成因。 一 贾平凹的作品里,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存在着众多的超常重叠词。 1.名词 名词不能重叠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语法事实。但在贾文中不仅有名词重叠的用例,而且数量不少。下面是从其作品中抄录的一部分: 灾灾难难 关关卡卡 花花草草 风风雨雨 石石木木 疙疙瘩瘩 早早晚晚 病病灾灾 是是非非 柔柔情情 平平仄仄 坑坑凹凹 沟沟岔岔 银银 玉玉 狐狐 妖妖 肉肉 粉粉 鬼狐狐 窑背背 山峁峁 名词的重叠式主要有三种:单音节是“AA”式,双音节是“AABB”和“ABB”式。重叠后的名词在贾文中有两个特点:一部分保留了名词词性,只是词义有所改变;一部分则具有了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因三种重叠方式与形容词常规重叠式吻合。如: (1)卸下一袋两袋粮食,装上盆盆碗碗。 (《陈炉》) (2)好读书就别想当官……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 (《好读书》)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90年代长篇小说中寓意主体的指向性余丽丽(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武汉430079贾平凹创作笔谈编者按贾平凹是当代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创作对当代中国文坛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对他的研究在争议中并未深入。本刊本期编发一组关于贾平凹90年代...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商州小说充满了神秘描写,弥漫着幽深的神秘气氛。这种既能升华小说的审美价值又能突出商州地域文化之特有风貌和神韵的神秘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起码有两个原因:从创作客体方面来说,来源于由商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等构成的商州文化的神秘性;从创作主体方面来说,来源于贾平凹本身的神秘性——孤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思索、入佛化禅般的美学追求和思维个性。  相似文献   

11.
自卑心理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贾平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贾平凹的初期创作有为摆脱自卑要成名的强烈心理趋向,成名后的贾平凹的创作则以一种忧患的心理关注时政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书籍与成才关系的重要性时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作家贾平凹说:"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讲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组谈书、谈读书、谈读书人的文章。关于“书”的文章可谓多矣。这里的三篇各具风格,各抒胸臆,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作者好读书,乐读书,以读书为享受。我们可以从朱湘的倾谈中感受“旧书”的情趣;从余杰的畅叙中寻找“吃书”的乐趣;从贾平凹的调侃中体味“读书”的妙趣。总之,书中的真趣还需各人自己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教师,因其"传道授业"的使命和职业特性,理应是书香社会的引领者,理应是读书人。但现如今,似乎比较缺乏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教师。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也许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回答这一"奇特"的问题——教师有时间读书吗?教师有心情读书吗?教师读书有用吗?  相似文献   

15.
祝你幸福     
福是什么?因为涵盖面广,很难界定。有人认为福者,富也,有钱是福;有人认为福者,辅也,是辅佐帝业的宰相,做官是福;也有人说福者,佛也,参禅是福;还有人说福就是难得糊涂,糊涂就是不计较,少烦恼,糊涂是福。看似望文生义,其实都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江南之行(插图:郑初阳)作为当今中国文坛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文学评论家、作家以及一般读者的普遍关注。今年43岁的贾平凹在度过不惑之年后的3年里,完成的两部长篇小说曾引来文坛内外的广泛议论,不满批评者有之,理解认可者...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一、你上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读书的? 二、课文介绍的“读书四法”各是什么?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本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几部分?四种读书  相似文献   

18.
上中学那年,我迷恋上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和绘画。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有一天,父亲见我在读但丁的《神曲》,便对我说:“喜欢读书是件好事,但要多读有用的书。你读过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吗?”我摇摇头。父亲接着说:“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天命运把你送上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你孤身一人,应该怎样活下去?”不知父亲是不是有预感,没过多久,“文  相似文献   

19.
有“鬼才”之誉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思想及创造方面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篇拟从传统思想,道家化角度入手,着重分析思想及创作方面贾平凹所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赫伟 《下一代》2011,(11):19-19
贾平凹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爱好文学,毕业后,他昼夜不停地疯狂地写作。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失败连着失败,他搞出稿子,一篇又一篇地被退了回来。有一次,他竞收到了127张退稿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