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传宝 《青年记者》2009,(19):77-78
据中国青年报9月20日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最近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青年报9月20日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最近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媒体视点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即将全面铺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最近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协调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的协调发展是适应WTO/TBT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新闻出版法规迫切需要通过引用标准以提高其技术性和适应性。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在为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运行秩序方面具有公共目的一致性。这使得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在协调发展、构建良好互动关系上成为可能。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的协调发展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完善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机制、立法应充分重视对相关标准的采用、提高标准自身的市场适应性、建立立法机构与标准机构的联系机制、建立新闻出版业合格评定制度。  相似文献   

5.
聂静 《传媒》2000,(3):7-9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新闻出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新闻出版单位的保密工作相对于其他单位、其他部门要更加重要,新闻出版保密工作的难度也更大。本文试图浅析新闻出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新闻出版泄密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探讨加强新闻出版保密工作的措施、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修正对标准的分类、提高新闻出版标准的适用性、加强新闻出版法规和标准之间相互援引的协调性和建立新闻出版立法、制标机构的协调机制等6个方面,对我国新闻出版标准和新闻出版法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几个建议,以期对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和重大进展,使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出版大国。但是,我国的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成为新闻出版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实现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世界新闻出版强国的转变,我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正在落到实处;实现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述机遇和条件,使我国成为新闻出版强国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9,(16):45-45
8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说,“小舢板”捆绑起来还是“小舢板”。在两年之内,对于那些方向不正、效益较差、资不抵债、无力生存、难以发展的新闻出版单位注销停办、退出市场,到明年底尚未改革到位的出版社,也将吊销出版许可证,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9.
从新闻出版总署的标准化协同工作平台及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网站中搜集有关标准和法规涉及的相同概念,将法规与法规、标准与标准、标准与法规中相同概念的解释进行比较,找出解释不一致的概念。存在这种不一致,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定目的不同、适用范围(针对性)不同、制定程序不同和制定主体不同。新闻出版法规和新闻出版标准要协调发展,首先新闻出版法规和新闻出版标准的概念要相互借鉴,达成统一;其次新闻出版标准自身应体系化;再次应加大新闻出版标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法规是通过调整新闻出版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来实现行业发展的正常秩序,是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方式,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性;新闻出版标准是通过调整新闻出版生产活动的流程与质量控制等实现对市场主体生产活动的规范,是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方式、推荐采用的技术规范.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经济,新闻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需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兼顾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应实施开放策略和强化策略,法规引用标准需要界定引用标准的原则与范围、确定标准法规的类型及适时采取“条文引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标准是保证出版物产、供、销获得最佳秩序的规则;新闻出版法规是规范新闻出版活动的法律规范.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二者的关系会表现出良性、中性和恶性三种状态.我国应该着手建立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的良性互动关系加强二者在内容、功能、性能方面的协调,建立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增强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10,(2):2-2
柳斌杰: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去年突破万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下一步要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出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就5个重点方面的改革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并制定了23项具体措施。这5个方面分别是: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增强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活力,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总署1月14日上午召开由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行专题研讨,广泛征求意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会上强调,新闻出版行业目前进入了改革的攻坚阶段,今年是总署确定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主题年,也是改革攻坚年。改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打好这场改革攻坚战,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握形势,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总署的部署,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协调新闻出版改革政策的落实,帮助新闻出版单位制订并组织实施好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8,(10):64-6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 9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辽宁考察新闻出版工作。他强调.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抓好事业发展.多出精品:一方面要抓好产业发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抓住机遇加快推动出版产业发展。他特别强调.要紧紧抓住当前机遇.在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快发展。他说,要打破过去地域、行政级别对出版资源产业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组 《出版科学》2013,21(3):53-56,52
从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评价的六个基本要素出发,阐释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评价的内涵,并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进行界定。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管理"的基本思路设计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孟晖 《中国编辑》2018,(5):85-90
全面抗战时期,我国著名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从事进步新闻出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他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强调新闻出版以正确舆论发动群众、团结抗战的重要作用;基于民众立场的新闻出版工作应将服务精神与战斗性相结合;倡导民主和新闻出版自由,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文章对之进行梳理研究,对探讨邹韬奋的思想发展轨迹、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当今新闻出版工作的启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来临,大量信息为新闻出版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源和素材,不管是手机移动终端,还是电视网络、影院在线的屏媒体,又或者是互联网媒体等各类传播形式,都使新闻出版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短视频、自媒体、H5、新闻、动态漫画等网络传播作品在各类媒体平台不断出现,受众的阅读浏览需求不断扩大,给新闻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与难关。为了使新闻出版编辑工作不断紧跟时代的变化进行改进和完善,注重创新紧抓前沿技术,以新闻编辑工作中的角色转型与革新,抓住受众群体、传播效果两大重点要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新闻出版编辑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是社会重要的子系统.世界各国对新闻出版的管理,均是以法律为依据,辅之以行政调节、半行政调节、财团调控、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公众监替、特殊调节等多种方式.以保护人权为责任,以建立良好传播秩序为方向的管理,是维护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双月观察     
《视听界》2009,(3):14-14
新闻出版改革:事转企,市场化 事件回放: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经营型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