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2.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纸出版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报纸出版流程中的广泛应用,校对工作自然而然地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报纸产出的流程体系里:采写———编辑———电脑组版———(值委、编辑、校对)———电脑改大样———校对———印刷,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同时,又在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互动。于是,每个环节都会毫无疑问地产生制约校对质量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总结,找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新要求。本人作为报纸校对的从业人员,在此就新形势下影响报纸新闻版校对质量的几个因素及对策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新闻要素是否准确是采写环节影响校对质量的基本因素由于新闻讲究的是时效,再加上采访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新闻稿已很少原稿,对于那些“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等新闻要素,校对已无原稿可查,传统意义上的忠于原稿“校异同”已演变成“与事实的异同”而非“与原稿的异同”。由此可见,“校是非”便成了校对新闻稿的主要内容,如果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出现新闻要素方面的错误或遗漏,校对是无法校正和补救的。如某报2001年10月24日的“同德中路”应为“同福中路”;12月21日的“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4.
新闻校对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工作,对于报面文字的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尤其是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鼓与呼的责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首先,报面文字要准确,否则就要严重影响严肃性。作为校对岗位的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做到政治上严格把关,政策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一篇稿件从采写、发排到见诸报面,要经过好多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发排稿件中疏漏之处是难…  相似文献   

5.
报纸采编、出版实现局域网,告别纸和笔,是报纸出版的又一次飞跃。对报纸校对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在无原稿参照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各种隐性差错,确保报面文字无差错,要求校对人员更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文字修养,全方位地把好文字关。校对人员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作为党报,政治性很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中的。要做好宣传工作,新闻从业人员首先要学习好,全面领会党的各项战略部署,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地宣传报道。在某些校对人员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认为熟悉方针政策是编辑记者的事,他…  相似文献   

6.
随着报业向纵深发展,许多新锐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适应形势,抢占先机,各家报纸又争相扩版、增容。于是,一轮“厚度”大战如火如荼地上演了。校对工作也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向编辑化方向迈进。其特点是:校对客体单一化;校对方法通读化;校对功能是非化;校对责任明确化。总之,编辑化的校对工作较之于传统的“对字匠”工作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字核对,而是从对技术性差错的处理跨越到对新闻稿件内容以及整体版面的把握上。一定意义上说,校对已具有了部分编辑职能,成为编辑工作的延续和有力补充,因此,称…  相似文献   

7.
当你接到当天的报纸,看到安排得新颖别致的版面,读到一篇好新闻、好通讯、好言论时,会对编辑、记者和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肯定.但是,往往忽视那些在报纸出版中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办好报纸倾注的心血、付出的劳动不亚于编辑、记者工作. 我国古代一些学者和出版人士十分重视校对工作,把它称之为“校雠(仇)”.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就曾经校阅群书,他在《孙卿书录》中说:“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 迅速普及,许多报 社都相继建立了 局域网,实现了编 辑部采编工作网 络化,采编人员在 网上写作、编辑、 签发稿件。这样一 来,新闻校对工作 就发生了质的变 化。由于校样与原 稿合二为一,校对 工作的参照物已 不复存在,校对的 定义也要改写。网 络时代,校对工作 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应 该因势利导,转变 新闻校对职能,增 强校对工作的编 辑属性,使其朝校 对编辑的方向发 展。这样既有利于 构筑完整的新闻 编辑体系,又促进 校对职能的提升, 使报纸的出版工 作更加科学、有 序。这种看法是否站得住脚,本文将作简要探…  相似文献   

9.
校对是报纸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报纸的出版质量。如今的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就像患了流行病一样,已成语言文字差错的泛滥区。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报道新闻、传播知识,营造规范正确的语言文字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校对工作中常见的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共同探讨,防范差错。  相似文献   

10.
习东新 《新闻前哨》2008,(10):72-73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告别纸和笔的同时,也使校对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闻校对员应与时俱进,在无原稿作参照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各种差错,确保报纸文字的正确无误。这就需要报社的记者、编辑和校对人员创新思维,对校对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脑的普及,报纸新闻校对工作面临巨大变革,传统校对工作的定义、方式等都需要更新和完善。没有原稿作依据,意味着校对工作的重心从校“异同”转移到校“是非”上来。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想胜任网络时代的新闻校对工作,校对主体——校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校对担负着编辑后、付印前的报面文字质量的把关任务——政策上严格把关、知识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延伸。校对人员常年上夜班,校对工作多环节流水作业,工作密度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显性差错、隐性差错纷繁、交织,对从事新闻校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对员,要做到快、准、灵——速度要快,审读要准,反应灵敏。校对员不仅要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校对人员要当好“第一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校对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工作,对于版面文字的准确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校对岗位的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及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做到政治上严格把关,政策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报纸校对混同于书籍校对,导致报纸校对的理念、功能、管理体制、考核要求等都处于一种依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校对阶段,由于二者之间同大于异尚无大碍的话,那么在报纸出版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对二者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报纸校对工作的理念,从而确立它的独特性,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校对的源流 校对起源于书籍出版是毋庸置疑的。从春秋初期宋大夫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闻采编系统已经被各家纸质媒体广泛应用,电子原稿取代纸质原稿,这使校对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成为过去时,即那种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的"校异同"模式转化为"校是非"为主的模式。由于校对客体、方式及功能的转换,新闻校对工作也呈现出再定位的趋势——向编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图片在报纸上日益大量地被采用,图片新闻在报纸版面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感染力和冲击力强,好的新闻图片,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不但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增加人们的阅读兴趣,还可美化版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对于新闻校对员来说,如何更好地做好图片新闻的校对工作,努力防止和杜绝图片新闻差错,越来越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下面就结合《新华日报》的图片新闻校检工作实践中出现的一个细节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校对,是由古代编校合一分离出的一门独立学科。它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质同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涉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涉及文化的创造、积累、传播,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作为专职校对,除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省报是综合性报纸,担负着重要的宣传报道任务,涉及各行各业的面很宽。报纸校对工作,面对的是各编采部门的发排稿件,既要消灭拼排中的各种差错,还要最大限度地纠正原稿中的各种差错。要干好报纸校对,校对员必须成为“杂家”,什么样的知识都要懂一些,要有足够的储备。从事新闻校对工作,熟悉汉字的音形义非常重要。必须对自己的汉字知识进行全面梳理,要再学习,向工具书学习。一开始我就买了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给自己定一个任务,每天翻阅工具书,去认字,领会含义。常年坚持,持之以恒。凡是自己拿不准的字,就翻工具书,不要简单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