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思全 《钓鱼》2013,(13):20-21
钓鲫鱼,不管是野钓还是池钓,大多数是调高目钓低目,以悬坠钓灵为主,这是多数钓手的选择。尤其是在野钓中,多是生口鱼,虽然鱼的密度不大,但咬钩快、吃口猛,浮漂动作真实有力。钓这种生口鱼,多是调灵钓钝,就是笔者也不例外。但在一次垂钓中,笔者彻底改变了看法。在钓鲫鱼上,因鲫鱼的个体大小不同,鱼情不同,导致鱼口也不相同。表现在浮漂上,是各种动作都有,虚虚假假,真真实实,尤其是鲫鱼被钓猾的水域,有时看似真实的动作,提竿却不中鱼,看似很小而不真实的动作,却是大鲫鱼  相似文献   

2.
郑巍 《钓鱼》2008,(17):12-13
漕湖的鲫鱼钓不疲,是因为不喂食,生口鱼。之所以钓得少或钓不到主要是气象因素,比如风向、风力、温差、水流等决定了鱼口的强弱和大小。七、八、九3个月,自然水域鲫鱼稀少是个迷,最有可能的是某个时段、某个钓位鲫鱼相对多一点而已。在漕湖,半天钓8尾已经是高记录了,能有3~4尾入护就很不错了。漕湖的收费标准是50元,钓一两尾鲫鱼会让人觉得有点亏,但它给予人的乐趣恰恰就在这里——破解未知,寻找必然。  相似文献   

3.
1.钓扇面:在一个钓位上,沿弧形扇面抛竿做3~5个钓点,轮番施钓,被称为钓扇面。这本是野钓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有时在竞技钓赛中,也有一定用武之地。 在鱼密度较高的水域中底钓鲫鱼时,因连续抛竿打窝会诱来很多鱼,如果诱进窝内的鱼超过  相似文献   

4.
吴芜 《钓鱼》2009,(18):10-11
钓鱼比赛三种鱼情:小鲫鱼、大鲫鱼和混合鱼,加上抛竿钓混养就是淡水全能了。它依次考量钓手在掌握鱼讯、应变技巧、钓饵运用和鱼层判断上的能力,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钓手能全取4分,通才难做是因为各地的水情、鱼情不同,就是手竿三项都拿1分也找不出先例。  相似文献   

5.
陈中春 《钓鱼》2009,(8):28-29
钓事中,之所以有“时逢仲春好钓鲫,稍后暮春钓大鱼”这样一句谚语,是因为淡水域中的各种大型鱼较广普性鲫鱼“眠得早,醒得晚”。所以,它们在常年不冷不热的春分后至立夏前这段时间更容易摄饵咬钩。不过,在具体的施钓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六大要诀,才能可望钓获。  相似文献   

6.
“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天,当我们挥竿到肥质水域去钓鱼时,往往钓效要好于夏秋季,且能钓到大鲫鱼。这是因为此时食物链的浮游生物、藻类等繁殖速度还不快,水域中含氧量相对要高些。但也并不是伸竿得鱼,必须合理把握水情、鱼情、饵料和钓组等诸多要素,方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各种鱼类在水中生活层次都有一定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转变,气候的异常以及水情变化等现象的出现,鱼类的游动、觅食和栖息的层次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鲫鱼本是底层鱼,但受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觅食的习惯也随之而变。分析鲫鱼离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底溶氧不足,鱼儿难以忍受,便会纷纷上游。既然鱼儿已经离底上浮,就不能按常规钓法去钓底,而是应该采取钓离底的方法,提高钓获量。钓离底大鲫鱼和钓中上层鱼类是有区别的,受气候环境影响的大鲫鱼,一般离底10~30厘米左右(警惕性较高的大鲫鱼不会上浮太高),在确定鱼已离…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自然水域还是在人工水域,常是多种鱼类共存。它们之间存在着食性的差别,也存在大小个体的不同和感觉器官敏感度的差异,因而对钓者布下的诱饵、钓饵的爱好和反应速度也不尽相同。研究各种鱼的进窝顺序和争食场面,有利于钓者的垂钓。 我们用麦穗鱼、鲫鱼、黄颡鱼这三种鱼类在水族箱中做进窝顺序和争食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余力  王希宝 《中国钓鱼》2023,(12):44-45
<正>大雪节气过后,气温更低,是否鱼就更难钓呢?其实未必,毕竟冬季是以钓鲫鱼为主,就算是冰天雪地的天气,鲫鱼照样是进食的。因为深水区域的水温可以稳定在4℃左右,刚好是鲫鱼正常进食的最低温度。所以说冬钓鲫鱼,钓不到鱼的原因很少是因为天冷,而是出钓天气选择不当造成的。冬钓鲫鱼在选择出门时机时比较注重稳定,气温稳定,水温才稳定,水温持续稳定几天后,  相似文献   

10.
鲫鱼,是一种底栖、群居、杂食性小型鱼类,抗寒能力强.全年可钓.也是众多钓友爱钓的一种鱼。但是,在大中型水库钓鲫鱼,就没有在小型水库、池塘或养鱼池垂钓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早春时节,十钓九空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手竿钓近岸1.钓时在大中型水库早春钓鲫鱼,只要岸边的冰融化到能下竿时就可垂钓。因鲫鱼在冰下受了一冬的低氧折磨,刚解冻时水面接触空气增多,水中含氧量上升,趋氧性促使鲫鱼游向解冻的水域,呼吸充足的新鲜氧气并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1.
郅辽 《钓鱼》2007,(23)
轻口多出现在陈年老塘。从寒露到小雪2个月,无论池塘、河道、湖泊,凡是淤泥厚的水域,鲫鱼不好钓是因为鱼不聚窝,信号弱,稍纵即逝。有人试图用钓饵来改变鱼口,效果不能说没有,比如用麦子,用米饭粒,鱼讯就比较真实,但鱼来得迟,上得慢,20~30分钟来一口。  相似文献   

12.
有钓谚云:“钓鲫要走。”走钓是大量钓取鲫鱼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每年的早春、晚秋、冬季,鲫鱼往往会聚集在一起抵御寒冷,此时它们一般会选择栖息在一些相对温暖、障碍物较多且利于藏身的水域中。我们以走钓的方式施钓往往能钓有所获。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11,(1):20-21
竞技钓快鱼,用硬调、超硬调鱼竿是因为钓时限制,从上饵、抛钩到鱼入护一般不会超过12秒。可是钓混养鱼就不同了,同样钓底,鱼讯也一样,前一竿中50克的小鲫鱼,后一竿中350克的大鲫,几竿之后没口了却又冷不丁来一口,这回不是鲫鱼,而是鲤鱼或者草鱼了。面对个体大小不一、重量悬殊的鱼情,该怎么选择鱼竿?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7,(1)
钓了10多年鱼,从未碰到过500克以上的大鲫鱼。皖北虽沟渠纵横,可大型水域较少,此等个头的鲫鱼,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千年等一回。机会总算来了,我终于钓到了梦寐以求的“黄壳大鲫”,而且一钓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6.
关新铭 《钓鱼》2009,(9):41-41
在坑塘、沟渠与河道等自然水域进行野钓,主要是垂钓鲫鱼和白鲦等小型鱼类,但有时也会遇上较大的鲤、草、黑、鲶等鱼。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钓着5千克以上的鱼极为平常,算不了什么,而在北京地区可就算是大鱼了。因此,遛鱼技术终究还得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使即将到手的鱼跑掉。  相似文献   

17.
侯增福 《钓鱼》2014,(23):46-47
鲫鱼是淡水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鱼种之一,因此它是钓友们休闲野钓的首选鱼。而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钓鲫鱼,用自己炮制的诱饵打窝诱鱼是最普遍的做法。那么炮制诱饵到底用不用添加商品诱鱼的小料?是否必须用酒来泡?如何用最少的诱饵钓更多的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8.
许波 《垂钓》2014,(1):50-51
尽管鲫鱼比其他鱼类抗寒能力要强一些,但在寒冷的冬季,鲫鱼的觅食活动仍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大为减弱。冬天时,鲫鱼大多藏身于比较深的水域,所以冬季的鲫鱼是比较难钓的。不过,只要钓者能够把握好鲫鱼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摸索出鲫鱼吃饵的规律来,就一定能够钓有所获,甚至钓到大鲫鱼。  相似文献   

19.
陈东明 《钓鱼》2009,(14):28-29
在夏季钓自然水域鲫鱼和混养池塘鲫鱼有区别。自然水域野生鲫鱼在复杂条件下都是以天然昆虫、水生物、农作物、草叶草籽、浮萍、苔藓等为食,经常在水域里饥不择食,因此野生鲫鱼在不稀少情况下也比较易钓获。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钓鱼》2007,(1S):56-56
钓了10多年鱼,从未碰到过500克以上的大鲫鱼。皖北虽沟渠纵横,可大型水域较少,此等个头的鲫鱼,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千年等~回。机会总算来了,我终于钓到了梦寐以求的“黄壳大鲫”,而且一钓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