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三大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三大民生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三大民生问题"的产生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密切相关,文章对"新三大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改进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伦理诉求,此乃民丰政治的应有之义,是契约精神的内在规定性.但由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等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动态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理性限度和价值取向中制定和执行的,理性不可避免的有限性和现代多元价值的冲突性决定了政策整个过程并非会自觉地从公共性的政策伦卿要求出发,以致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很多时候处于日标或理想状态而非结果状态.  相似文献   

4.
公共企业: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一项政策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企业是指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还负有其他公共政策义务的国有企业.公共企业具有公共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弥补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建立公共企业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而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损益补偿问题研究对于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利益失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从公共政策公共性、政策视角的损益补偿问题和具体政策的损益补偿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公共政策损益补偿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元属性,一般表现为公正必,平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维度,是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制定分析,执行分析,评估分析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内核。“公共性”的缺失必然违背公民意志,损害公众利益,扭曲公共政策,因此,对公共性的认识和理解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手段,经济与效率曾一度占据了公共政策设计的主流地位,而忽视了对内在价值的思考。价值维度的缺失导致公共政策无法有效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文将借鉴弗雷德里克森对公共行政精神的阐释,思考和探寻在公共政策设计过程中的价值维度,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设计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在校关系的重要维度,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许多不和谐现象,使教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遇:教师地位下降、形象贬损、尊严扫地以及权益遭受侵害等。这就需要做到: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关系向"我们"式的伙伴相长关系转变;保卫教育公共性,回归其育人取向,避免消费主义对师生关系的侵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师生责权,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给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避免过度抬高或贬低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是大学管理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大学管理公共性主要指大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为他的属性。当前,大学管理公共性正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管理正在从公共参与走向话语霸权;管理中"学术化"、"职称化"现象明显;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精神不足;管理的目标离公共利益的实现尚有段距离。从大学内部治理视角来看,大学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是公共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加快管理人员专业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岗位轮换机制、改进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等方面来设计大学管理公共性的救治路径。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乡村休闲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依据产业政策体系框架,根据政策发挥的作用,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及公共服务政策等四方面,阐述构建福建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不仅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规定,还要求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获得大多教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进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畅通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二是提高公共决策的透明度;三是健全公共决策的程序;四是完善公共政策的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指导着一系列权威性的分配决定和行动。但由于公共利益的宽泛性与不确定性,使其在概念界定上不够清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概念,从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三个维度对公共利益进行反思,使公共利益概念更为直观具体,以期更好地规范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梳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 变迁可以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不断演进,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以政府为主体 的政策执行体系渐趋形成。择选分析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146起教育培训纠纷司法案例可以发现,行政部 门、培训机构、受教育者以及法院在教育培训纠纷的发生和解决中都会受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断折射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执行和发展还需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下的分类管理、探索完善培训机构退出的善后机制、建立培训机构的金融监管制度、构 建线上培训的规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机制向政府与行业双重治理转变、重视对学校及家庭等外围因素的 考量,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社会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首要价值,而世纪之交出现的“妇女回家“、“阶段就业“论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关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论争。论争中广大群众指出“阶段性就业“政策重效率轻公正、重男轻女,有悖公共政策规划的公正性原则;呼吁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必须以人为本,兼顾公平效率;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政府处理好就业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促成决策部门修改“阶段性就业“政策,有力维护了转型期的决策公正,坚守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一脉相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策是组织或个人为未来的目标任务制定的一种计划、纲领、准则,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每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出来的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政策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女性参政议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而女性参与公共政策是女性参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政议政状况需要改善。从内蒙古自治区女性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来看,女性参政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论是领导层面还是普通民众,在参与公共政策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意识层面提升我区女性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执行是一个重要环节,一项政策制定出来以后,只有通过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体现其价值目标。从我国近年来的政策实践过程来看,许多原本科学的政策方案,由于上下级政府利益导向不同,下级政府因势利导,在政策执行中故意曲解其本意,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执行主体围绕着不同利益取向进行博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针对我国当前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各种博弈现象,分析了其原因,最终提出了克服政策执行中利益博弈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孟劲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1-14,31
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公民以及大众传媒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几个政策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政策主体亦会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参与方式就是这些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相关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是由教育政策执行者、专业机构、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公众和大众媒体以及跨部门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委员会等组成的多元复合体。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涉及教育政策成本、教育政策需求与满意度、教育政策执行力、教育政策影响与结果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复杂、动态、立体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是实现对教育政策的良性监测与评估,最终促进并保障政策目标达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