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者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课程与教师》一书,开始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冲突"与"妥协",领悟到语文课堂要从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转型,课堂教学过程要体现对孩子个体的生命关怀,实现语文教师的不够华丽的朴实的转身。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忽略个体成长的现状,其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尝试努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是李伟平教授在谈到当前学校教育的走向时的观点:把学生和教师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再被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不再被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生命关怀"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应该是一厢情愿的给予,而应该为其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满爱的伟大作家。她爱孩子,因此,她笔下的这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  相似文献   

4.
郭海鹏  聂宝琪 《考试周刊》2012,(14):170-171
关怀教育理论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了理论契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层面上的关怀,是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意识。基于以上原因,重新解读关怀教育理论,探究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实施关怀教育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语文教师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无限期待,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的温馨里去感受生命的魅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唤醒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关怀具有天然的联系。"言为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唤醒教育",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最温情、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栖息于世界。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理应从关注“人”生命的角度出发来促进“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因而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它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因此,从教师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教师,将更好地实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引导教师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初中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种缺失首先表现为教育者由于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不将学生看成是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其次表现在注重道德遵从,忽视生命个体的独立性。很多时候,德育是以“听话”“遵从”作为评价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这样,不知不觉问,就泯灭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立性。生命教育本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恰恰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一个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10.
徐萍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104-104,106
新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出现。听过很多优质课,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师课上得怎么样,而是孩子们的表现,不少孩子的发言让听课老师拍手叫绝,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当然,孩子们能表现得这样出色,离不开教师课前教学预案设计的精妙、课堂驾驭的巧妙。看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还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从人文的角度强调了对于儿童这一生命个体的尊重,确立了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终极价值的基本思路,以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与质量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力促学生个性的完善,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品德课程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充满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我们今天关注儿童,关注生命,不再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和美好追求,而是解救儿童的当务之急。因为今天的儿童,他们的生命正在受着成人主宰的教育的煎熬和折磨。在此先摘录两段分别描述中外课堂场景的文字,看看我们的课堂是否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环境,只有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够培育出适宜生命成长的肥沃土壤。杭州市青蓝小学在"互动·求索"的办学精神引领下,以生为本,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青蓝德育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督促孩子养习,导引孩子明志,促进孩子炼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生命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只是面向人的现在,更注重面向人的终身发展。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人文关怀策略.润泽人的生命.关爱人的成长.把提高师生个体生命质量放在首位.促使学校的管人制度向育人制度转变,实现管理人本化.使学校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应关注生命的差异,关注个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关注人格的健全。独立的个体造就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对生命予以高度关注,让语文课堂教学彰显人文关怀。案例一:"我们男生多好啊!"在你心中,逢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奸诈贪婪(《嫦娥奔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把学生和教师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让生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破除一些禁锢,让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校长档案】 李伟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特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1987年8月毕业于无锡师范首届大专班。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李伟平逐步确立了以追求师生个体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和教师看作一个个生命个体,学校的一切活动是为了促进其主动、健康发展。他的管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的环境,让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办学理念,正引领着百年局小逐步成为融国际品质与传统化为一体,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编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为此,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帮助学生体会到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和尊重。诚如泰戈尔所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小学语文学科同样应以新课标为教学改革的纲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它不能失去对人的关注与关怀,语文教育尤其如此.但是,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人被物化、奴化、非人化的倾向.为此,我们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人化"的教育,它对人的生命诉求予以高度重视,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认知和品德两方面切实关怀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