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  相似文献   

2.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又是众多女性形象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元杂剧中的弃妇敢于大胆追求爱情,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弃妇产生的原因在于封建礼教思想和书生的负心。弃妇的命运揭示出社会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4.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3,(36):14-14
在封建社会中"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不计其数。"弃妇"现象无足为怪,产生了大量弃妇诗。从《诗经》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描写弃妇的诗歌。就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也写了一首弃妇诗——《佳人》。本文主要从内容和手法分析《佳人》中的弃妇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从侧面管窥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谷风》是一首弃妇诗,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善良温柔而又软弱的弃妇形象,同时通过对气氛的渲染,比喻、比兴的运用表现出与其他弃妇诗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汉乐府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弃妇诗,由于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诗经》与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也存在很多差异。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类型比《诗经》多,所刻画的弃妇形象比《诗经》中的更为生动饱满,性格特征也更为复杂;在面临被弃命运时她们或者更具有奴性或者反抗更为决绝。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汉代女性所受的礼教约束较之前代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7.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有诗歌305篇,弃妇诗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纵观《诗经》,弃妇诗大都以女子痴情、男子负心离去为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情感表现塑造出许多不尽相同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早期中国妇女的不幸遭遇。本文将弃妇形象分为决绝型、哀怨型、矛盾型和无能型四种类型,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谷风》是一首弃妇诗,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善良温柔而又软弱的弃妇形象,同时通过对气氛的渲染,比喻、比兴的运用表现出与其他弃妇诗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把《诗经》的情爱类诗歌分为原始气息浓郁的性爱之歌、个体情感为主的情爱之歌、渐入樊笼的抑郁之歌、无可奈何的弃妇悲歌等四类来加以分析和考察,简要地探讨了各类诗歌所反映的男女关系状况,及因此而反映出的时代生活特征。关键词:《诗经》;情爱诗;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有自己的情爱审美选择,其作品中的情爱的描写打破了长期统治中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摒弃封建文化核心——礼教,主张“忠、孝、节”奴性,扼杀个性自由。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热爱,以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的气质,带有那个地方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辰河边诗意盎然优美健康的男女爱情,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色彩斑烂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卷。沈从文的小说可以说是其用全付心血浇灌出来的一束束奇花异葩,充实点缀了中国现代文学艺苑,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和美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刘义庆所编纂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其中的婚恋故事既浪漫又离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这三种类型的恋爱婚姻都折射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是不平等的:在人神之恋中,各仙女貌美性善,男性则无需付出代价就能拥有她们的真爱;在人与人之间的婚恋中,则重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痴情、忠贞;在人妖之恋中,男子对她们先是亲近,一旦发现其为鬼魅则毫不留情,将其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4.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既是主动积极的,也是被动消极的。她们既自主大胆地追求幸福,享受爱情,却又在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历程中,因遭受到来自礼教的、社会的、男性的压制与阻挠,而难以摆脱被遗弃、被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爱的魔力     
《英语沙龙》2007,(5):26-27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唯一的例外是当男人和女人恋爱时。在热恋时,男人和女人变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相似。  相似文献   

16.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妇女作为男性的附属,总是以被动的姿态生存着,尤其表现在对男性情感的依附上,即使在被弃后仍然不能脱离这种精神依赖。所以,古典文学中的“弃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她们在感情上难以自我解脱,除了外界因素之外,还与女性天生多情、易在感情中迷失自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9.
《重婚》与《挣钱》是甘肃女作家李文华和汪忖芝的两部近作。它们在内容上具有共通性;主人公白妍囿于传统情爱观念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刘宁充满理性色彩与独立精神的情爱抉择以及奋力拼搏的“挣钱”之路,表现出西北地区两代女性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命运,揭示了陇原女性在近几十年中情爱观念的嬗变,以及被动、片面的情感道德型人格向开放、独立、理性的现代女性人格的转化。由此成功地反映出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透析出时代巨变的脉搏与足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