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法律正当程序的原理,结合死刑的特点以及国际法律对死刑正当程序的规定,研究了死刑正当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认为死刑正当程序必须能够实现正义的目的,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必须限制国家机关的权力,保障当事人的基本人权,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文明和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谈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所提倡的人权保障只是刑事诉讼间接目的,具有间接性、被动性,因而仅指被告人的人权.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实质包含在在直接目的--惩罚犯罪和根本目的--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安宁秩序中.然而,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在刑事程序中非常薄弱,已经违背了刑事诉讼的目的要求.所以,刑事诉讼法除了继续保障被告人人权外,目前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被害人的一系列权利,以科学实现刑事诉讼的应然目的.  相似文献   

3.
追诉有组织犯罪需要平衡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强化打击度,正当程序的理念决定了必须恪守程序正义的底线。为了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应当强化刑事侦查手段,加强证人和被害人保护,鼓励被追诉人与控方合作,倾斜证明责任分配。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过程中,也应坚守人权保障的底线:禁止使用酷刑手段,辩方有效参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程序依法公开。  相似文献   

4.
宪政的核心要义,即通过对权力的制约来保障公民权利,宪政的实践路径又决定了正当程序成为其基本要素。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中西方对宪政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宪政的核心内涵世界各国已经形成基本共识。所以宪政体制下的现代刑事诉讼作为宪政的具体展开和实践,必然要体现和秉承其思想内涵,在法治实践中以人权保障为其目标,以权力制衡为基点,以正当程序为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存在适用对象范围狭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程序流程以及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缺乏程序保障。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制度既保障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又符合社会正义价值和人权保障的要求。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应当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启动、审理、执行程序、救济制度等一系列程序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程序体系,以实现强制医疗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6.
羁押具有积极、中立与消极方面的诉讼价值。刑事羁押的决定应当是刑事诉讼价值选择博弈的结果,必须遵循谦抑原则和比例性原则,实现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由于羁押本身的消极属性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刑事羁押的种种问题的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在实践中实现羁押的谦抑适用、替代适用与控制适用,以寻求刑事诉讼价值博弈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正当程序走向民主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法律观念影响 ,使宪政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正当程序保障 ,造成了宪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富有实效的局面。因此 ,科学揭示正当程序与民主宪政的密切联系 ,确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正当程序原则 ,是我国保障基本人权 ,迈向民主宪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侦查公开     
侦查公开原则是现代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需要,同时还能促进刑事诉讼实体正义的实现。侦查公开包括对当事人及其亲属、委托的人以及对社会的公开。侦查公开并非绝对公开,侦查公开在范围和内容上应有所限制。侦查公开原则的落实不仅依赖相关配套制度,更为关键的是要构建一套程序性制裁机制作为其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将庭前审查程序中案卷移送的方式回归到全案移送,其存在着无法防止不当公诉和排除法官预断,以及难以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和辩方庭前参与的弊病。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尚无司法审查制度支持,对检察权和司法权关系定位不当,以及受传统诉讼观念影响所致。就此,我国应该逐步建立预审法官制度,完善配套程序,以实现庭前审查程序的过滤、分流和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司法的永恒追求,而保护人权也是司法必不可少的内涵之一.我国的证人出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诉讼中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也给我国的司法改革带来了阻碍和困难.本文印从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难的问题入手,探究其原因,意图使这样的现状得到改变,进而使正义和人权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刑事诉讼法原则,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采用。它旨在确立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并给予其相应的程序保障,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尊重人权的进步理念,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重大进步,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保障受刑事追诉者人权,实现诉讼民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确立标志着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程序活动民主化和文明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正当程序作为理念,是西方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体现,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正义观念往往同自然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正当程序作为制度,通过程序实现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建立起通过程序的正义和通过程序的法治理论。正当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既具有相对于实体的程序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当程序、人权保障以及公共利益的要求,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将对犯罪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纳入到司法的轨道上。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程序设计的重心在保卫社会而忽视了病人的个体权利;病人医疗后回归社会的目的也没有充分体现。分析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特征,结合该程序运行之法理要求,应加重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成分,以实现社会防卫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平衡;同时,应结合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以达到让病人顺利回归社会的程序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严谨良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完善刑事侦查程序制度,完善辩护制度保障刑事辩护的正当性,审判制度科学化和合理化,合理适用羁押性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设立特别程序,以保障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推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郭亮 《华章》2009,(24)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一种通过效率优先从而达到形式正义的纠纷解决过程,具有积极的适用意义.但是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没有最大的发挥其效用,反而在人权保障方面存有漏洞.应在简易程序中引入利益激励机制,从而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司法机关及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人权保护,巩固刑事简易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当程序理论来自自然法的程序正义思想 ,因而正当程序理论包括了主体的平等性 ,过程的公开性 ,程序的合理性。宪政理论自身蕴涵了程序价值 ,我国的宪政实践需要通过正当程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诉讼公正与效率二律背反。过分追求诉讼效率不利于保障程序的遵守,不利于人权保障,不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应当坚持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理念,理顺司法机关内部的运行机制,推进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精英化,科学完善刑事诉讼期间的规定,改革当前刑事诉讼的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都是司法审判中必须遵守的公正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体现判决的实体结果公正,对于被告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程序正义则体现审判程序的过程是否公正,包括证据的公正等,是从严格的司法程序中产生并对审判权有严格的制约,亦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世纪之案的"辛普森案"则将程序正义提到新的高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都是司法审判中必须遵守的公正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体现判决的实体结果公正,对于被告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程序正义则体现审判程序的过程是否公正,包括证据的公正等,是从严格的司法程序中产生并对审判权有严格的制约,亦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世纪之案的"辛普森案"则将程序正义提到新的高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