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谓语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直接体现,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符号和纽带。受文化知识、传统习俗、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汉英称谓语的运用各具特色。本文从通行性称谓语和临时性称谓语两个方面对汉英称谓语进行修辞伦理解读,以期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语言使用者对于汉英称谓语的认识,增进其对称谓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的修辞方式及伦理道德情谊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对调查中出现的问路称谓语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其受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语言现象,对比研究后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话称谓语的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对调查中出现的问路称谓语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其受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语言现象,对比研究后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话称谓语的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专指人们可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受民族、宗教、历史以及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英称谓语在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亦存在巨大的差异。把握汉英称谓语的异同,对于更好地理解汉英语言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别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本文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的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试图探求称谓语使用中体现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代男女大学生的称谓语使用同中有异,称谓语的不同选择折射出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的影响.称谓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为汉语称谓语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角度的补充,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中称谓语使用出现的新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敬语是汉语礼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称谓语在敬语中占绝大部分,在古代汉语敬语中,称谓语尤其丰富复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的称谓语涉及尊卑,这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称谓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称谓语数量和指称也不尽相同.称谓语主要可以分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汉语中各种称谓名目繁多,而英语称谓则数量较少.中英称谓语的巨大差异是中英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对社会等级权势、宗法观念、血缘亲缘关系及个体社会地位的投影与折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英称谓语的比较对中西社会等级制度、宗法观念、性别差异、血缘姻缘的渗透及其价值取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歧视性称谓语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反映。当前社会,一些之前存在的和新出现的歧视性称谓语不断融入到我们新时期的语言生活中,这主要包括妇孺老弱歧视性称谓语、生理缺陷歧视性称谓语、职业身份歧视性称谓语、不端行为品格歧视性称谓语、禽兽什物等低贱物歧视性称谓语。倡导民主平等意识,根除社会歧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称谓语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教育行业的榜样引领作用是有效规避歧视性称谓语,促进语言规范和谐的最重要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外国学生不大能得体地使用汉语称谓语。这是因为汉民族的称谓系统之庞杂,文化意蕴之深厚,都超出了外国人的想像;在这偌大的系统之中,他们常常感到不易找到一个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于是在与中国人进行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称谓语使用失当的情况。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亲属关系,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中形成了自成一系的称谓系统。这在外国留学生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似乎把它复杂化了,这就使得他们使用称谓语时常有失当以及对汉语称谓产生困惑,而且并非个别现象。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还是书面语教学实际上都没有给予称谓语必要和充分的重视。首先,教材上介绍称谓语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式”的,难点、重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即使涉及到具体的称谓语,譬如亲属称谓语,通常的做法也往往只是列出相关的一组或一群,笼统、简单地进行阐释或教化。如把称谓语“伯父”解释成“父亲的兄长(哥哥)”,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说成家族中同辈之间按长幼、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获得的区别性称谓符号。其实,这样的解释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亲属称谓语只能“内化”于具有亲属关系的人群,于是,问题出现了。近几年来,常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而且又折射出中华文化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把《红楼梦》的称谓语与《尔雅·释亲》、唐代以及普通话中的称谓语作一历时比较,总结出《红楼梦》中称谓语的四大特点,同时也探寻了称谓语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了很多误解和冲突,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其中英汉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阐述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于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得体的使用称谓语,从而顺利交流,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反映了文化。称谓语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中国的称谓语丰富多样,而在西方,人们对称谓语的使用却不像中国这样频繁。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也就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由于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称谓语各不相同。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称谓语,比较两种版本的英译,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称谓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地亲属称谓语从用途来看,主要用作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背称多于面称、比较普遍的异名同指、主要采用双音节形式以及相对稳固性是昊地亲缘关系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吴文化的杂交型文化特点不无关系。吴地泛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纯表社会角色的和既表亲缘关系又表社会角色的两大类。泛亲属称谓语具有与亲缘关系称谓语迥然有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英汉称谓语存在各自特有的特征。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角度对英汉的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性的政治、历史、经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以期有助于英汉语言学习者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9.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现代语文》2008,(6):63-64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等。本文将对社会称谓语的发展和所面临的空位困境做一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20.
韩国廷 《现代语文》2015,(1):110-112
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称谓语明目繁多,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许多中国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困惑。又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称谓语也有一定差异。称谓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称谓语的本体知识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知识,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称谓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