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彩与墨的邂逅——水彩画在近代中国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彩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种,东西方画家有不同的看法。水彩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渊源,先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来看,水彩从其自身发展角度受到了西方古典传统和现实传统的影响。而从东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来看,中国水彩由于是外来画种,是其对西方水彩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于是受到了西方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本民族传统——国画(特别是水墨画)和中国水彩画一百余年传统的影响。水彩画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面貌。水彩画作为世界性艺术虽受不同地域环境,社会状态,化心理,民族素质等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东西方也存在联系、渗透,在多元化的今天还达到了极为自然的融合。最后指出,艺无止境,不应该只满足水彩画已有的成就,但更应该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求变,求新,求精。立足于本民族土壤,开拓水彩画新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水彩画被喻为抒情诗、轻音乐。虽然其画幅不宜过大,但在思想内涵和表现上却要求很高。它与我国的水墨画很相似,讲究“水”与“色”的相互融合。水彩画可成为独立的作品,还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之中。要想使水彩画更加民族化.必须把中国的绘画美学思想融合进去,并结合生宣的特点,改良水彩纸,使其更具有明快、流畅、湿润、清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语境中,现代水彩画强调个性和内省的反思,表现形式由具象逐渐转变为意象和抽象,水彩画独特的造型语言构成了水彩创作的核心。将浓郁的民族审美意识加以改造和扩展,注入现代艺术观念,探索出具有当代气质的水彩画创作语言,传递艺术家对社会、人生、及认知方式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4.
水彩画和水墨画产生的地域不同,绘画的基本理念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作者将水墨画和水彩画从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水粉画薄画近似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它是在直接画法的基础上减少了“粉”的使用,通过层层罩染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材质上分析,水粉画薄画与水彩画、中国水墨画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后,传统人物画,在引进西学“借洋兴中”、“中体西用”的思想潮流影响下,选择了以西画之法改良中国画的“中西融合”之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客观物象,其认识方法和表现方法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人物画对形体把握的能力,并形成了多元化表现的格局。中西绘画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意识,在造型观念、语言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与冲突。西画语言具有的审美形式意义与中国绘画语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何嫁接,是一个必须把握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代表了中国画的一种造型观,即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变为审美意识中的形,其内涵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9.
一、借鉴中国水墨画的写意、表现形成风格 从水彩画传人中国开始,就一直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中国水彩画在西方水彩画的基础t,融人了中国画的气韵、笔韵、神韵、诗意、章法、布局和意境等特色,使水彩画具有了东方神韵和中国气质。  相似文献   

10.
水彩画色彩透明柔和,水分淋漓酣畅,其特点与中国画有相似之处。同时,水彩画作画工具轻便,便于儿童携带,色彩又受儿童喜爱。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水彩画教学是适宜儿童特点的。水彩画教学是图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色彩教学又是水彩画教学的基础。所以,搞好色彩教学是水彩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水彩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好色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的运用。色彩的认识,先要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学生  相似文献   

11.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和种属,在唐代的仕女画中,出现了"秋风纨扇"这一独特的绘画题裁和艺术图式。"秋风纨扇"这一艺术图式有自己的发展历程,这一图式也有自己的独特蕴含和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2.
“审美娱乐”范畴作为审美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普遍景观和重要特征,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纯粹的娱乐”,而向“娱乐”范畴的深层意义上扩展,是一种审美层次上的心灵愉悦;在其美学特征上具有“审美快适性”和“审美解放性”,并产生一种“溶解性的美”,具有自身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承认“审美娱乐”的合理性的同时又不能放弃清醒的价值评判,对于当下娱乐文化中追求感官刺激和趋于媚俗的现状,应该进行必要和迫切的审美导向,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文学艺术类的人文学科,其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还是各项教育目标的中心之所在。长期以来,审美教育的缺失,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必须引起重视。实施审美教育,需要明确审美教育的目的,还有赖于审美教育途径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文化结构中汉文化层面之一的中国书法,在人类组织行为的理智倾向愈来愈靠近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文明阶段,对人生和人世精神净化的吸收和释放功能越来越明显,仅从一般意义上淦释书法远不及从美学意义探讨书法来得更本质。中国书法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任何局部的积习与时尚,任何阶段的奇思与怪想,企图与之相比拼,只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曾经、正在和可能的感情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民间契约是民间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一种"普遍性判断标准"或广义上的"法律渊源"。盐业合伙契约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契约形式,无疑属于民间性规范的范畴。通过对其具体内容以及民间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人们认识在国家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为民间法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中国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制度性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诗经》和《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诗经》女性外貌形体具有实用性审美色彩,性格上具有阳刚性特征,气质上属于世俗型风格;而《楚辞》女性具有纯审美色彩的外貌形体,阴柔型性格特征和浪漫性个性气质。二者作为文学的两大源头,分别奠定了后世女性描写的不同基调。  相似文献   

18.
李夜冰彩墨创作注重色墨观的应用与处理,着眼于笔的保留与扩展,突出"神""韵"的彰显,在题材的选择与共融上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彩墨画,传承创新、借鉴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感,是对当代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的汉语三声辨别及区别实验表明:前者的辨别感知为半范畴性感知,后者则为非范畴性感知,而且其对音高变化的绝对值更为敏感。在汉语教学中,应培养维吾尔族学生的声调范畴意识,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训练学生对声调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