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学分制实施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础上,试对学分制条件下创新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职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该院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选课指导、严格教学规范等方面的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修课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加强选课指导及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管理的关键是选修课,高职高专院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深化,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公共选修课程质量、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要求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修课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了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陶伟 《文教资料》2010,(23):197-199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日趋完善。公共选修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该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基本情况,针对该校全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构建学分制下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课程中占有基础地位,公共基础课程评估是推动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重要驱动力。以福州大学为例,回顾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进程,指出其存在基础地位不牢固、定位目标不清晰、师资队伍待加强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四个问题,并依据福州大学在公共基础课程"以评促建"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应的建议,对广大高校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是当代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探讨和研究公共选修课构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摸索教学管理规律,建设和管理好公共选修课程,对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个年级1300余人实行了学分制。一、我校学分制实施的基本情况1、我校学分制课程设置的特点学分制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三种课型:即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必修课是从事专业大类工作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一个职业群体所共同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德育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公共专业课程,一个专业必修课程门数一般控制在12门左右,每学期3至4门。限选课是体现职业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从事一定专业岗位工作所…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资源质量不高,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认识、加强定位,充分重视公共选修课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院校鞋服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完全学分制模式,这种模式固定了学生的知识架构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多维发展,而采用弹性学分制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统一的专业课程之外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选修不同方向的专业延展课程,实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弹性学分制下,专业学分由通用知识体系学分、专项拓展学分及综合素质测评学分3个部分组成,3项学分总数参考分配比可规划为3:5:2。并采用岗位引导模式制定教学计划,量化淘汰制度管理学生,强调过程监控,推行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模块的汽车语音防盗报警系统。本课题采用VC开发环境,通过使用MFC类库完成界面的制作。无线传输模块利用SRWF-501模块,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实现了车辆信息的感应功能和车主主动查询车辆状态的功能。语音电路模块利用了语音芯片作为报警信息的传送媒体。PC机则作为控制模块,控制和管理了整套系统。  相似文献   

13.
魏勇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47-48
学分制课程设计的基本规范是讲求课程的惟一性和独立性,避免课程管理过程的混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内容或层次对有交叉或包含关系的课程进行分割。学分制是以课程为基本教学单位的管理模式,必须将所谓按阶段、按“册”教学的模式转换为按“课程”教学的模式。在课程设计阶段,要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要求的不同,将学科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最终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对课程的管理是学校最本质的管理,课程管理是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职课程学分制管理内涵的解读,分析当前高职课程学分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从课程生成、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课程管理的对策和方法,并进一步对学分制下高职课程管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学分制的意义及实施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推行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有利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有利于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手段的更新。但学分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制订弹性教学计划,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发挥师生的积极作用,实行淘汰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实行学校管理制度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6.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只有建立在选课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应着眼于建立适应学分制的课程管理模式,完善选课制,包括提高选课比例,建构合理的教师及导师队伍,开发有关教材,实施弹性学制及主辅修制.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高校应重视当前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从抓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生选课指导、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加强公选课建设与管理,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或制度 ,分析集美大学几年来推行学分制状况 ,探究集美大学学分制的管理近期可向公共基础课实行选课选教师制、推行“双专业、主辅修”制、按学分收取学费、采用学分互换制等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9.
阐述高职教育学分制课程改革中课程的延伸、扩展及课程框架结构。探索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的分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考核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