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2005—2010年30个省市的523所高校面板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政府干预与市场力量对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政府资金支持表示的政府“引擎”对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市场化进程表示的市场“引擎”不仅直接作用于高校技术创新能力,还通过政府“引擎”作用于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结果证实了政府与市场“双引擎”共同作用于高校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2006,(9):110-111
数码影像界已经着手从标准高清向全高清过渡,不仅电视领域纷纷推出了Full HD的LCD和等离子电视,连投影机领域也亦步亦趋,在LCD及LCoS阵营出招之后,DLP也来了1080p机种的生力军。Optoma HD81搭配了TI最新的1080p DarkChip3 DMD显卡,并为发烧玩家提供了丰富细致的调校设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实体企业利润持续收窄,实体企业纷纷转向投资房地产。本文发现:地方政府经济考核压力以及财政需求,是驱动实体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因素。此外,宽松的货币供给,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偏好,为从事地产投资的实体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实体企业强化房地产投资的强度。从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影响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来看,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挤占效应“,而无法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挤入“的功效。本文基于“驱动—传导”机制,对“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与国外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聚焦”的发展战略不同,近一半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选择“多元化”突破发展瓶颈。已有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研究大多考虑某单一或多个要素,尚未深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基于21家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据,采用fsQCA方法,结合“隐形冠军”及多元化战略研究,探究“供给侧—需求侧—外部环境”前因条件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内多元化分为需求侧协同型、关系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3种模式;产业间多元化分为能力驱动型、混合驱动型和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其中,需求侧驱动为产业内多元化提供内生动力,外部环境是产业间多元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核心能力以不同形式对两类产业多元化起到显著驱动效应。本文基于组态观的整体视角,检验和拓展了中国情境下隐形冠军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克服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天花板”,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南方”)是由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注册资本15.5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扫的传奇     
身处一个变化成为常态的行业,唯有不断变化和升华才能赢得不断的发展。清华紫光,从中国扫描仪市场的“拓荒者”到“普及者”再到“领先者”,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雨历程,赢得了超过200万用户的青睐,也赢得了属于中国IT企业的骄傲和荣誉。从1988年成立至今,立足“品质、应用、服务”三大基石的清华紫光一路“扫”来,发展成了中国扫描仪市场勿庸置疑的领导厂商,已经连续6年保持了市场销量第一的荣誉。在中国的用户心中,清华紫光已经成为了扫描仪的代名词,紫光扫描仪的辉煌已经成为了中国IT业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7.
陈玉洁 《科教文汇》2008,(24):223-223
《八月之光》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体现的宗教意识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而本文拟从小说中不断出现的“血”的意象为出发点,讨论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形成。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6,(11):69-69
索尼采用新一代BRAVIA影像处理引擎的S系列液晶电视刚发布不久.索尼就再度推出3款同样采用BRAVIA引擎的X系列电视。它们选到1080p的全高清水平.而且最大达到52英寸,让本来就已经非常热闹的高清电视市场增添不少火花。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析了“峡光模式”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并分析了“峡光模式”在孵化器理论和孵化器管理模式两方面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峡光模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建设新农村蕴藏万亿商机有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少为3万亿元人民币,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5、6万亿的投资空间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最厚重板块之一——“新农村建设”,随着“十一五”规划长卷的舒展已逐渐浮出水面。新农村建设一头牵着8亿农民的手,他们要过上好日子;另一头还牵引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内需。8亿农民的需求,将给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带来无限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活化石”之称的傩文化,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农村,如何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为发展地方旅游服务,成为当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崇山峻岭覆盖下、埋深超过5000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还有油气勘探的潜力吗?怎样寻找蕴藏其中的油气资源?“十五”期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完成了重大科研课题——《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他们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截至今年2月,普光气田探明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芜湖重型机床股份公司最早建立于1919年,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叫“恒升机器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更名为“芜湖市第一铁工厂”,1958年又改名为“红旗机床厂”。1971年易名为“芜湖重型机床厂”。1994年又作为全市股份制改造试点成立“芜湖重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的重型机床厂有过一段辉煌历史:生产的立式精刚镗床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被国务院先后授予“全国大庆式企业”和“全国先进企业”等称号,是过去芜湖人们心目中一面值得骄傲的“红旗”。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以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挤出效应,企业专利申请与其 研发支出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由其他企业研发支出按各种权重加总形成的溢出池对企业专利的影响为负,即“技术机会”效应占优于“知识溢出”效应;企业自身研发支出与溢出池的交互效应为负,说明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是战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92-96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入手,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系统+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补联动,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引擎。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可以发展,其中关键的一环:“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的未建设,它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在21世纪初,组织和实施“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何静  王珍 《科技广场》2007,(2):195-196
电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它,铺天盖地又登堂入室,电视文化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改变了我们既有的心理构件、世界观,甚至是价值观、政治立场。“全球化”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之一,本文拟从电视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浅析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协调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国乡镇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彪劲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老乡”:绿野上崛起的生力军曾几何时,“老乡”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而难以在“老大”(国有企业)和“老外”(“三资”企业)面前扬眉吐气。然而,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却令人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的大考年:南方暴风雪,胶东火车相撞,藏独骚乱,火炬受阻,四川地震,山西溃坝,毒奶粉,暴力袭警,房市股市萎靡,农民工失业,中小企业倒闭……,恶信一个接着一个。与此同时,中国人也赢来了荣誉经历了辉煌:全民一心抗震救灾,海峡两岸大三通,京华奥运百年圆梦,“神七”升天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以来,海洋牧场的建设先后经历了以农牧化和工程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1.0(即传统海洋牧场)阶段和以生态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2.0(即海洋生态牧场)阶段,如今即将进入以数字化和体系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3.0(即涵盖淡水和海洋的全域型水域生态牧场)阶段。海洋牧场3.0必须坚持“生态、精准、智能、融合”的现代化水域生态牧场发展理念,以保护与利用并进、场景空间拓展、核心技术突破、发展模式创新为特征,构建科学选址—规划布局—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的全链条产业技术发展格局,打造北方海洋牧场“现代升级版”,拓展南方海洋牧场“战略新空间”,开启水域生态牧场“淡水新试点”,支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引领国际现代化水域生态牧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陆先友 《中国科技信息》2005,(24A):100-100,108
“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人们对电视的“移动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那么,什么是移动电视?其如火如荼的发展,“魅力”如何?什么因素会影响它的发展,“困境”是什么?它的成长与广电的未来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方面面的关注。本文从多个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移动电视”能为广播电视行业在未来多媒体运营服务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