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常见书上说,某某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2.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3.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30):63-63
“秋毫无犯”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例如《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齐整,秋毫无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相似文献   

5.
“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含贬义.语本汉·魏伯阳《参同契·同类合体章》:“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槚:楸树).”例如宋·张商英《宗禅辩》:“今则鱼目混珠,薰莸共囿,羊质虎皮者多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而有些地方的工头们,也曾组织过‘工会’来鱼目混珠.”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十八章:“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刘绍棠《草莽》七:“姑娘你本是那桑家班的陶红杏,怎敢冒名顶替要当雨点儿的娘?  相似文献   

6.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7.
“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大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一蹴而就”语本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也作“一蹴而至”.如宋·朱熹《答何叔京》:“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后多作“一蹴而就”(蹴:踏;“就”:达到,与“遣”“至”同义),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  相似文献   

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2,(18):70-71
谁对谁“怜香惜玉” “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女子温存爱怜.语见元·贾仲明《金安寿》第一折:“两下春心应自懂,怜香惜玉,颠鸾倒凤,人在锦胡同.”例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八回:“大概是一个贵族女子,很醉心一个艺术家,那艺术家嫌那女子太奢华了,却是没有一点怜香惜玉之意.”  相似文献   

9.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噤若寒蝉”,意思是像深秋的蝉,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禁:闭口不作声).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世多作“噤若寒蝉”.例如清·赢宗季女《六月霜》:“而吾乡士大夫,顾噤若寒蝉,仆窃深以为耻.”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学衡派’在新文学工作者的反击下,也就噤若寒蝉,不久即告彻底垮台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三十八章:“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许可以收到效果,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8):54-55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特色,各擅其美.语见唐·颜师古《隋遗录》:“(陈)后主问帝(按,指杨广):‘萧妃何如此人(按,指张丽华)?’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又见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宋·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例如宋·洪适《野处有诗……再赋》诗:“夜璧朝琼宁独乐,春兰秋菊岂争荣.”鲁迅《偶成》诗:“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伯秋《程砚秋夫人的忧虑》:“现在这两位都已蜚声剧坛的演员犹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范作文《桂花酒》:“她们长得也都很漂亮,但春兰秋菊,风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1.
《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漂:同‘飘’)摇.”意思是鸟巢在风吹雨打中摇摇欲坠.后用“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例如宋·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鲁迅《哀范君三章》诗:“风雨飘摇日,予怀范爱农.”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但是自成立以来便在风雨飘摇中的创造社,终于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七日,便是我流亡日本后一周年光景,被封锁了.”秦牧《北京漫笔·中国人的足迹》:“凡是大规模迫害华侨的国家,都是风雨飘摇的国家.”“风雨飘摇”不难理解,也不难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条成语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只用八个字便概括了它的含义和用法,准确而且精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电视台近年的收视率调查中,《东方时空》一直保持30%以上的收视率,成为仅次于《新闻联播》而位居第二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成功在于它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使众多社会优秀人才加盟其中.5年前,《东方时空》一改中央电视台传统的从高校毕业生中大批接受期待端铁饭碗的新人做法,率先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时至今日,栏目的工作人员已经由5年前的10几人壮大到了100多人,但其中拥有中央电视台正式编制的却只有20人.容纳“打工族”最多的是以“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闻名遐迩的《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在报酬方面,《东方时空》对招聘人员和台内正式职工一视同仁,收入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三年印象──兼议报刊文化版的雅俗观张德鑫我是个外地读者,却偏偏爱上又《吉林日报》的周末版《东北风·文化》,该版创刊三年来已出百余期,我几乎一期不落,“每周必读”,现如今各种消遣性的小报多如牛毛,以文化、娱乐为主的大报周末版或周日版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狭路相逢”指在狭窄的道路上凑巧相遇,无法退避.语本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例如宋·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我一向闻得宋江一伙,只杀滥官污吏,并不杀孝子节妇……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后多指仇人或对手相遇,难以相容.例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二回:“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六回:“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今日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章:“梁队长,今天狭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们可不是专找你的麻烦,依我说,双方都有公事,咱们两方便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6.
“砥柱中流”意思是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独立的人物或集体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的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如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劳.”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唗!你小人势利,但知锦上添花;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三章:“时至今日,能砥柱中流,担当中兴大任者,舍我东林、复社而外,已无他人.”  相似文献   

17.
“防患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例如宋·周必大《王仲行尚书札子》:“然抑兼人而举其偏,防患未然,最为政之要务.”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李劫人《大波》三部七章:“为了秉承大人意旨,防患未然起见,所有来信,全予销毁,无一字漏出.”钱锺书《围城》六:“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相似文献   

1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21):59-60
“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人或没有什么能超过他(它)、在他(它)之上.语本《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例如《陈书·侯安都传》:“自是威名甚重,群臣无出其右.”清·李汝珍《镜花缘》三十回:“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十五章:“捷轩身经百战,胸富韬略,在军中威望崇隆,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1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24):81-82
“铄石流金”原作“流金铄石”,意思是连金属、石头都熔为液体而流动了,形容天气极热.语出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代”当作“并”,此句谓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流金铄石些(些suò:句末语气词).”后多作“铄石流金”.例如《淮南子·诠言训》:“夫寒之与暖相反,大寒地坼水凝,火弗为衰其暑;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相似文献   

20.
“前车可鉴”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镜子,引申为鉴戒).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教训.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祐元年》:“媚者既多,使人或自信为莫己若矣,前车可鉴也.” 例如《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当翻译之际,也常常参考林译的书,采用了些比日译更好的名词,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予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丁玲《关于杂文》:“有的人自己怕闯祸,分明看出问题了,也有很好的意见,但前车可鉴,因文取祸,最后还是少管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