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立森 《青年记者》2016,(15):70-71
网络节目主持的类型分化
  追溯网络节目主持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其蜕变的过程。网络节目主持又称Net Jockey(网络骑士),是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主持人这一角色的职业群体。①在国内,最早的、正式的网络直播平台是2001年的中国网“网上直播”栏目,这一栏目率先运用“聊天室”直播技术进行报道。2004年初,国外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成立,截至2015年7月, YouTube有超过10亿用户,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2006年12月,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的优酷网上线,国内播客网站开始进入视频时代。2012年2月,YY游戏直播创立,不仅提供高清流畅的游戏、电竞、体育赛事观看体验,而且实现了视频直播分享互动服务,造就了网络主播文化现象的空前火爆局面。从视频分享网站的在线点播,到游戏节目的实时直播,流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为网络节目主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乃考  肖扬 《青年记者》2017,(23):116-117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被视为社交娱乐的工具,比如六间房、YY等,以前很少有企业在此平台上进行品牌营销.然而随着网络视频直播的崛起,“小米”较早地实施了视频直播营销策略.随后,万达集团也开始网络视频直播.万达集团在花椒平台开通账号,全方位地向观众呈现万达文化,直播内容包含发布会现场、职工宿舍、员工食堂等.网络视频直播为何会引起品牌营销界的重视?它到底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优势?又会产生哪些品牌营销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相继涌现,网络视频直播就是其中一个独具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强大的传播性、互动性,广泛的受众性和独具特色的盈利模式.本文将重点探究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分析它的目标受众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各大视频直播网站,探究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内容和盈利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且归纳总结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的迅速发展引发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并参与其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参与网络直播服务的用户规模达到了32476万,网民使用率也达到了45.8%.VR技术和网络视频直播也被视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在众多的网络视频直播中,有一类显得尤为特别,它不同于传统视频直播具有明确的宏大主题(如传统的新闻直播、赛事直播、文艺表演直播等),其内容只是普通人的日常琐事(如吃饭、发呆、聊天等),属于社交属性较强的成长陪伴类直播.这类直播因其表现比较特别,很难归入熟知的种类,本文称之为“另类网络视频直播”.  相似文献   

5.
曹开研 《青年记者》2016,(13):65-66
视频直播的热潮肇始于美国,随后在国内的PC端和移动客户端涌现出大量的视频直播应用.在高速互联时代,这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实时直播社交方式,成为继文字社交、声音社交、图片社交之后最具“现场感”“实时性”和“互动性”的互联网应用.在多屏融合的媒介生态中,视频直播究竟是未来的蓝海,还是只是当下互联网社交的补充,值得探析.  相似文献   

6.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直播生成的场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认知.本文基于移动场景、社交场景和视频场景三种具体的场景类型,分析移动网络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在三种不同场景中的重塑路径.移动场景的开发使碎片化的“中间时间”与“中间空间”投入社会生产,传受双方的适配与互动增强了场景生产力.此外,场景作为移动网络直播的入口,是把握移动互联时代个人行为、社交关系与社会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贾毅 《编辑之友》2016,(11):42-48
近来,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秀场类直播及其主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由于市场规模与收益快速膨胀,二是由于负面报道频见媒体.本文从解读秀场类直播的内核入手,即“经济利益下的人际交互”,中心目的是要探究直播产业迅速兴盛的“奥秘”.研究显示,秀场类直播能带给用户在其他媒体和现实社会不易获得的猎奇、窥视、互动、游戏、多元亚文化、尊崇等多种狂欢式愉悦体验,研究过程中同时发现秀场类直播目前存在并制造严重的文化混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晓琳 《青年记者》2017,(20):90-91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直播发展达到了井喷状态. 网络直播是可以同一时间通过网络系统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观看的影片.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也是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就网络直播的高互动性优势,运用互动仪式链作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直播互动仪式要素,并对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互动仪式由四要素组成:两个或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置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为直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争相试水,期望实现新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的概念入手,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特征,提出定制综艺、素人综艺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直播正以超高的话题度、参与度和资本吸引力,快速形成新的文化态势.在出版领域,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探索“直播+出版”跨界合作的运营模式.文章分析了“直播+出版”的现状和营销优势,并对其创新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晓洁 《青年记者》2017,(24):43-44
在社交媒体急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虚拟社交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直播的出现,为网络虚拟社交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直播+社交”的观念在业内逐渐形成.陌陌公司副总裁贾维认为,用户们对这类业务的追捧是源于对社交和视频的需求.“我们发现一个趋势,在直播互动情境下,社交更有价值.”①那么,网络直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交情境?它究竟是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呢?  相似文献   

13.
Web2.0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户分享,从文本分享博客到视频分享视频网站,掀起一场Web2.0时代的网络革命。从技术层面分类,视频网站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直播,通常采用P2P技术实现,以播放现有电视台节目和电影电视剧为主,UUSee、PPLive、PPStream  相似文献   

14.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5.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他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在线直播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以迅速发展之时,人们依然为它给公共舆论、认知方式和社会精神状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感到震惊。有人说,在线直播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又一次进阶,但是,难道人人都可以随手打开手机向他人展示私生活,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窥视他人私生活,真的代表着媒体进步的趋势吗?信息爆炸还是趣味单一?秀私生活和猎奇是在线直播的主流节目  相似文献   

17.
“火热”的移动直播时代
  1.直播内容的多样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目前,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类型多样,既有综合性平台,也有游戏、体育、娱乐、旅游等分行业直播平台,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优酷土豆等推出的直播平台。但并未出现一个整体结构化的内容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通过电脑、手机,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留言板等新兴媒体,发帖子、发照片、发视频,“人人都是记者”虽然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正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在物理层面给受众便捷和自主发布新闻信息提供了可能。但是,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也会传播负面效应,甚至会影响突发事件的正常处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使网络成为政治工作“好声音”的“集散地”、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谢妍  王晓红 《青年记者》2016,(34):16-18
文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收达1017亿元,其中,仅表演秀直播的市场收入就超过了82亿元①.而这一数值尚不包括市场规模更大的游戏类直播、关注度更高的新闻(资讯)类直播.电视时代曾经最昂贵的直播,今天成为几乎不设门槛的网络应用.吃饭可以直播,化妆可以直播,卖萌可以直播,凡此种种皆可能迎来众多围观者,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网络直播的火爆让诸多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看到了多屏直播的新方向,各种内容与形式的直播成为热点.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的多视角考察,来思考实践中电视多屏直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自其问世以来,被各网络媒体充分运用,人民网、新华网等都开设了网上访谈栏目,在正面宣传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