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人数.司法审判一直是网络舆论焦点之一.然而,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审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司法审判的有效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审判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网民偏激情绪,干扰司法审判,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本文基于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的关系,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当前司法审判机关如何在网络舆论场背景下,保证司法审判独立性,做到审判结果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2.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3.
潘蕃 《新闻世界》2012,(11):140-141
近年来,很多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受到了以微博舆论为代表的网络民间舆论的影响,使独立、理性、公正的司法审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试从网络媒介及网络社会角度探寻“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孔洪刚 《新闻界》2012,(9):47-51
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不会构成媒介审判。在当前时代条件下,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介入不仅促进了立法建设、执法建设,还在若干层面推进了司法建设。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条件的趋于成熟,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推动法治进程的效能将会减弱,司法审判的自主性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姜燕 《青年记者》2010,(16):29-3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案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引发大量的讨论,形成了所谓的热点案件,如“吴英案”“念斌案”等.公众对热点案件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所谓的“舆论审判”.然而,通过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所展现出来的舆论并非合适的审判依据,舆论审判在正当性、可行性和合法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7.
杨艺 《东南传播》2012,(7):45-47
公众舆论对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其责任要求其实施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媒介作为舆论与司法的桥梁,很容易引导舆论,进而影响司法独立。"舆论审判"对司法独立有很大危害,它源于舆论与司法之间的相互矛盾,最大的冲突表现为情超越法。实际上,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不存在根本矛盾。笔者相信从法律制定、司法审判、媒介自律三方面入手有望解决"舆论审判"与司法独立之间的矛盾:加强司法开放,通过媒介加强法律对民意的逆向引导;以法承情,制定出完善的体现民意的《新闻法》;加强媒介自律,提升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河南郑州的张金柱交通肇事案,还是沈阳的刘涌案,或是南京的彭宇案,以及近日发生在广州的许霆案,都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对司法的强烈影响。以至于有人惊呼“新闻审判”“舆论审判”干扰了司法独立。本文拟从许霆案人手,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3)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激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致使外在于司法的"审判阵地",逐渐从"媒介审判"转移至"网络舆论审判"。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审判事件虽然常常因非理性因子的存在而招致许多质疑与争议,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考量,会发现这类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如果在一定规范的引导下进行,会在推动司法审判信息公开、透明,倒逼"媒介审判",牵制权力干预等方面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我们不能将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简单归结于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司法独立性、公信力的真正来源,在于信服于公众的客观、理性、全面、透明的审判立场。  相似文献   

10.
朱超 《新闻前哨》2014,(12):20-21
当前,舆论质疑司法公正、介入司法审判、影响司法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没有理顺,但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所表现出的冲突、平衡、妥协等复杂关系,恰恰是激烈变革进程中社会矛盾的典型反映。所以,涉诉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应在更宽的话域中讨论。一、舆论易于介入司法的原因社会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的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舆论形成后,便会向有关方面施以影响,以实现民意的倾向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近年来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三个个案,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认为网络舆论在监督司法时,存在用观点说话、讨论专业化和舆论的群体极化等特点。个案研究显示网络舆论影响了案件的发展。网络舆论过度介入司法可能妨碍独立审判,应该从司法本身的建设、形象的提升和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构建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2.
黄俊华 《新闻界》2012,(5):31-33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开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存在积极及消极影响,应该通过司法公开及树立司法权威来制约舆论审判的消极影响。同时强化自媒体平台建设,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审视实现司法正义过程的正当法律程序,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齐琳娜 《传媒》2016,(8):92-93
媒体舆论监督,对社会正义的实现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完善的媒体舆论监督体制,应为司法机关的调查和法院作出公正判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舆论监督可以追问真相,但不应该对案件结果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不能干预司法部门的判决结果.对此,本文在简要探讨大众传媒“舆论审判”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如何防范“舆论审判”,以期进一步推动媒体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欧阳晖 《大观周刊》2012,(32):23-23
近年来,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放大自己的声音,寄希望通过网络舆论来维护其权利或实现其目的,形成网络舆情。在这些网络舆情中,有关司法工作、司法审判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通过网络对司法实务活动进行评判。笔者认为,网络舆论能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网络舆论也因具有盲目性,片面性,重视道德层面而忽视实证和法律逻辑的特征而易左右司法,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成为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羿克 《今传媒》2013,(1):24
在当今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的情况下,媒体已经成为表达各种矛盾激化和意见的一种介质,舆论监督作为公共意见的媒介表达,其作用在传媒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时代逐渐显现出来。而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过去的对立关系,渐渐的转变成具有监护权的相对合作关系,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媒体舆论监督到新闻法制,各位学者专家从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契合关系、舆论传媒与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8.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舆论监督确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判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日趋活跃,司法与传媒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地界定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防止新闻传媒形成自己的“舆论审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必须值得我们重视。 一、解读大众传媒对司法公正之影响 今年1月17日,在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儿子残杀母亲的“家庭暴力案”。这起有悖人伦的凶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同时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  相似文献   

19.
曹薇  呼芳 《声屏世界》2012,(9):27-28
当前,我国媒体与司法自身的发育都远未成熟,都处于探索与改革之中,媒体监督与司法出现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媒体报道越位,放大了"无冕之王"作用,监督范围无限制,进行道德审判,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坏了司法形象。二是少数媒体失位,舆论报道存在片面性,甚至失真失实,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偏听偏信,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司法审判。三是司法部门思想错位,存在抵触心理,没有正确面对媒体监督,影响了舆论监督的客观性;四是司法公开缺位,甚至视媒体如敌人,采取"躲、  相似文献   

20.
药家鑫案件由于微博直播庭审的介入,网络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传统媒体的导向性舆论削弱了网络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湮灭了网络情绪化舆论的火药味,舆论分化的态势为司法一定程度上超脱于舆论压力创造了空间.加之公众中有一批比较理性的意见领袖的引领,各种舆论的最终指向又都是相信司法的公正判决,因而舆论没有绑架司法,未能形成媒介审判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