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新闻记者,由于时间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用于拍摄录象的时间往往多于采访时间,久而久之,在电视新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拍摄、轻采访的现象。虽然一条新闻只有三四百字,也有画面渲染配合,但往往是主题缺乏深度,内容比较一般,结构也很松散,与报纸、广播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视记者缺乏深入细致的采访。采访是任何新闻报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新闻摄影报道中,专题摄影报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同于单幅图片的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具有更大的信息量、更丰富的内容、更丰满的内涵等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专题新闻摄影的三个步骤,即选择主题、采访拍摄、谋篇布局这一完整生命链,深入剖析国内外媒体人专题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摄影的六个要素标尺主题、空间、时间、对象、侧面、瞬间来全面论述专题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4.
郎树臣 《视听》2016,(11):128-129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报纸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单幅图片新闻摄影报道,其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本文从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出发,从主题选择、结构设计和采访拍摄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专题新闻摄影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电视摄像与电影和照相一样,同样是用光线来造型的一门艺术。电视新闻用光与新闻的真实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电视新闻用光由新闻采访拍摄的内容和现场环境所决定,所以,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同时,不同的新闻用光方式可以拍出不同的新闻画面,新闻拍摄用光对新闻的真实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新闻采访拍摄内容来决定新闻用光有助于新闻的真实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电视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传统的提前制作转向更多的现场直播式报道。在传统的新闻制作过程中,新闻人惯于把采编过程分成前期采访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部分,其中前期采访拍摄的记者对新闻的参与性更多。对整个新闻发生发展的细节也更清楚,而后期编辑由于在新闻发生或者现场参与较少。只是获得前期记者采访拍摄的素材以进行编辑制作,  相似文献   

7.
软新闻是从西方引进的新闻学术名词。《新闻学简明词典》对软新闻的解释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社会新闻。”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实践,使软新闻的内涵有所廷伸和拓展,许多新闻研究工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并不十分讲究时效的、轻松活泼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往往是行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结合。软新闻的特点在于“软”,它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时间跨度大。新闻要求时间新、内容新、思想观念新。相对而言,软新闻更侧重于后面两个新。软新闻中的时间概念可以是前些时间,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卜新章 《新闻知识》2003,(3):41-42,37
新闻图片的拍摄通常有“抓拍”和“摆拍”两种,在摄影采访过程中两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合理的运用“抓拍”与“摆拍”能拍摄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否则只会拍摄出矫揉造作,甚至是虚假新闻图片。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新闻工作者采访工作也逐步增加,新闻采访是现代新闻采访人员最基本的日常规律,它既要研究内容的复杂多变性,还要挖掘其中博大精深的精华,更重要的是新闻采访人员对经验性东西要求更多、更精,并且需要充分认识到采访过程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再者,节目内容、节目质量、节目深度都需严格把关,否者将影响新闻在节目中的质量度。因此,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新闻的所有内容和环节,并且事先做好采访准备工作的每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一项讲究技术性、技巧性的工作,在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这一新闻要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记者适当地运用情感因素,会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有助于探寻新闻价值。情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连接的纽带,记者只有把采访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更有生气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第二炮兵某部连续四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四年间,报道组先后有10人次荣立三等功,三人提干。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报道员们谁都能说出党委“一班人”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几个故事。配合新闻采访车九八年初,这个部队开播了“部队一周新闻”,报道员扛着摄像机下连采访,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次,小陈在连队采访完一名标兵连长后,由于时间太晚,没赶上班车,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步行了三个小时近20公里回到机关,并连夜加班赶制了当天拍摄的新闻。“部队一周新闻”按时播出了,小陈却因劳累过度病倒在了床上,当时担任该部…  相似文献   

12.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新闻采访方法1.做好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到位,势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开始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地点预约;采访内容拟定,问题准备,时间控制,主题把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还要征询采访对象是否允许拍照、录像;第二方案制定,在采访有变动时,及时实施第二方案等。总之,新闻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访获取新闻真相是新闻记者的天职,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在进行特殊内容的采访时,由于种种原因,或受客观条件所限,记者采访到的新闻内容和事实真相往往会有一些出入,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出入,采访到原汁原味的新闻事实素材,记者往往会采用暗访的形式,在受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新闻事实。下面,笔者将对暗访的技巧做出探讨。暗访工作具有相当的隐秘性、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重复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的毕业实习到进工作单位开始正式的记者生涯只有近一年的时间。要说进入新闻圈后,什么是感受最深的,那就要算是采访中的“第一关”约人了。 记者的工作无非分两个部分:采访与写作。写作以采访为先,采访又以约到采访对象为先。而这正是我觉得最难、最费周折的。 以前,新闻媒介还不多的时候,作为一个省级党报的记者,要采访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据说只要一个电话便可以了。而如今,媒介多了,竞争也激烈了,往往一个新闻事件,总有十多家新闻单位蜂拥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活动应该从准备阶段算起。准备工作的内容因人、因题目而异,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第一是新闻线索的收集,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信号。它可能是某人的一句话,也可能是某事的一个片断、一种迹象。线索不等于新闻。有的线索经过采访,可以发掘出有  相似文献   

18.
好的采访,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可以说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记者最早成为一种职业时,人们称之为访员,可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好的采访者。人们常说的提高新闻质量,最根本的要从提高记者采访质量这个源头抓起。要真正做好采访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电视新闻采访。如何做好现场电视新闻采访,常握正确的采访方法,树立良好的采访观念是提高记者对新闻现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关键。下面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基本要求:一、好的新闻敏感是成功采访的基础所谓…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媒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新闻来说,记者采访内容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该条新闻的价值程度如何,那么记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采访取决于记者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了让新闻内容有价值,被大众所喜闻乐见,记者在平时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采访好技巧,让采访的内容符合大众的接受度,以真实还原事物的本质,不夸大不虚构,让观众了解真正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同属新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一般说来,凡新闻作品都应当先采访后写作,新闻图片的拍摄制作也应当是在采访之后。这不但是工作顺序的先后,也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图片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