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李斌)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王选同志夫人陈堃銶的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堃銶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江西省省长助理胡幼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等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3.
一、选题思路 (一)选题背景 1.必要性 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因病逝世,享年69岁。王选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2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辞世让人悲痛不已。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不会忘记,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为我国的现代新闻出版业带来极大推动的王选院士是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艰难的跋涉的呢?本刊发表黄健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记录王选“攻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1):7-7
据新华社:2008年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垫跺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相似文献   

6.
“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王选院士在2000年患病后写下的,从中我们仍可强烈的体会到王选院士那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现在,王选院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持续创新,追求真理,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7.
院士示弱     
北大方正的王选院士把人才的类型比喻为指明猎物、打猎物、捡猎物的三种人.指明猎物者为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才;打猎者为科研攻关人才;捡猎物者为让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人才.在激光照排的研制和市场化进程中,王院士扮演了"指明猎物、打猎物到捡猎物三个角色." 但王选却自认为是第二种人,只适合做科研开发.令人不解的是,1998年王选决定退出科研设计第一线,理由是他已经不能胜任设计工作了.  相似文献   

8.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高连涛 1960年出生。1983年北京邮电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技术局工作。现任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华社保密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新华社技术局运行指挥中心总指挥、新华社技术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职。2003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硕士毕业。  相似文献   

9.
为深切悼念王选院士逝世,缅怀他为中国印刷业做出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组织的“中国印刷界深切悼念王选院士追思会”于2006年3月9日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召开。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于2月 13日病逝。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王选的一生, 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是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05年1月6日,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首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中国传媒科技高峰论坛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下午,伴随着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里传出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首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拉开了序幕。新华通讯社田聪明社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张海涛副局长、  相似文献   

12.
正当全国上下掀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潮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时,惊悉王选院士不幸逝世,顿使全体中国人感到无比悲痛.  相似文献   

13.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 孙宝传 1939年出生.原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通信技术局局长.现任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2年调入新华社从事技术工作.1985年初开始主持技术局工作,并组织实施由电传机、模写机、模拟通信到计算机处理、数字通信的技术升级转型,为新华社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首先,我代表新华社,对首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获得首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  相似文献   

15.
<正>王选奖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本刊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感谢陈堃銶女士对王选新闻科技奖的大力支持,12月14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秘书长李鹏翔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方正大厦,将制作精美的王选新闻科技奖金、银奖的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陈堃銶女士对王选奖的成功以及在激励传媒行业科技创新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对于现代印刷技术的贡献,他对于我校的关心和支持,他的为人师表,是不能忘却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和著名物理学家黄昆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接过了江泽民主席授予的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奖金。  相似文献   

18.
在CADLIS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尊敬的王选院士,各位来宾,各位代表,早上好! 作为"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项目,经过专家论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正式启动建设了。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对承担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任务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校表示感谢,向参与具体工作的同志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6,(2):12-12
2006年2月15日11时零5分,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王选院士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王选的赠言     
《出版史料》2006,(2):79-79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的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在2000年1月5日给友人的题词是这样写的:“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这是王选的苦乐观和人生观,也是他几十年攀登科学高峰、为人淡泊名利的自我写照。王选的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