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摘     
父爱——儿童 健康成长的阳光 如果婴幼儿长期仅由母亲照料,缺乏父爱,有可能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担惊受怕、烦躁不安、哭闹不休、精神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临床医生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06,(8):36-36
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3年后,他回到家里时吃惊地发现儿子举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强,看不到一点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这是由于婴幼儿长期缺少父母之爱所表现的特有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易惊、烦躁、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有人称这些症状为“缺乏父母综合征”。研究表明,与母爱相比较,父爱对孩子智力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辅导点拨:小作者以微小、平凡的视角写出了跟母爱一样细腻的父爱,文章描写笔触细腻,叙述了一个极为微小的生活镜头,娓娓道来,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说母爱很伟大,那么父爱又何尝不是呢?”我能够深深地懂得这句话的涵义,因为我是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也不知道母爱有多么温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我总是觉得快乐,我只懂得父爱也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4.
《家庭与家教》2003,(12):55
沃克已经退休,夫妻俩住在英国格拉斯哥城南的别墅。他们的小女儿林妲住在不远的爱丁堡。聊起如何当好祖父母,沃克坦诚地说:“我们很知趣,不与母爱和父爱抢夺孩子。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便成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     
大家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古今中外,描写母爱、歌颂母爱的文章很多。其实,父爱也是伟大的。与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含蓄、更深沉。《父亲的爱》所记叙的几件家庭琐事,似乎都在说明“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然而细细体味,字里行间何处没有父亲表达的爱意呢?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事实上,父爱也同样伟大。有人把父爱和母爱比喻成鸟儿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同样健壮,鸟儿才能飞得高飞得远。现代家庭,父亲已不再是“养家糊口的人”了,他更是一个孩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请读下面5篇文章,你会对此有所理解。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在双亲健全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可以获得山的勇气和力量.水的慈爱和柔情.但单亲家庭的孩子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有的跟着父亲,有的跟着母亲,有的跟着祖父母.有的跟着外祖父母.更有甚者被当成了“球”来回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多数单亲家庭孩子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为了切实解决好我...  相似文献   

8.
关耳 《教育艺术》2005,(7):33-33
有人问:为何要把父爱浇灌在孩子的心田?这里,必须了解父爱是什么。而要了解父爱是什么,必须先了解母爱是什么。世界上只有母亲与孩子会一起同呼吸共生存9个多月。孩子享受母爱时,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去照顾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社会问题。父母外出,大多数孩子只能留在家中或寄居在亲戚朋友那里。孩子长期处于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境,容易导致思想偏差、心理扭曲,外在表现为行为失当,学习、纪律较差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1.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未成年人畸形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相当数量的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成为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健全家庭运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压型”家庭奉行“棍棒”政策,此类家庭将子女视为被管理者,他们认为“棍棒之下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就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监护,这群弱势群体就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  相似文献   

12.
学生群体中,总有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孩子,他们常常会封锁自己,思考问题时总也有偏颇之处。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孩子不当的言行举止出现在语文课堂时。该如何解决呢?以下几则课例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亲,相较于母爱而言,父爱显得更加微妙,因为父亲没有亲身体会生育子女的过程,不大会像母亲一样对孩子是一种无条件的、没有理由的爱。同样,孩子对父亲的感情也是相对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失去了父爱或母爱的孩子,被称为“单翼天使”。在人们的印象中,“单翼天使”的生活往往是悲惨的,不快乐的,而且由于自卑,他们容易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单翼天使不孤单》的书,对“单翼天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16.
他们     
常言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如山的父爱显示了其坚强而伟大:而本文的作者却从“默默的父爱”入手,表达了父爱的无形而伟大,可谓“大爱无形”。从“平常”中看见父爱的不“寻常”,叙事平淡而显真情,写出了“父爱”的主要特点,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了子女的愧疚.令“他们”动容。但文字略显浅近。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里,父爱同母爱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在家庭中,男孩子往往以父亲为榜样,逐渐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并树立起对社会和家庭的  相似文献   

18.
一、扫描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我所在初中学生中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占41.97%,母亲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0.4%。这些孩子由父母一方或隔代亲人、亲戚代为教育,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断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经商,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产生了两千多万“留守儿童”.两千多万个得不到父爱母爱的孩子,两千多万颗荒芜的心灵,他们成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本文试从阅读丰富孩子精神世界方面,探讨阅读对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自卑心理。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一年之中(或几年)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就会自然地存在一种被人遗弃了的感觉,即“没人管、也没人要了”。这样,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当中,缺乏自信,很自卑,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要知道,他们是多么渴望父母的爱,渴望亲情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