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潘松梅 《班主任》2000,(1):42-42
表扬或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要讲究方式,讲究技巧,避免陷入误区。批评、表扬言“最”就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陈培 《教书育人》2002,(11):41-42
班务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此时,如果一味地加以批评指责,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能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讲点技巧,变换变换角度,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灵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然后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运用迂回法教育学生高三班主任陈老师,对班上一名刚刚受到学校处分的后进生非常关心,他多次找该生谈话,并帮助他制定了早日撤消处分的计划。一个月下来,该生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常见方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和善于运用批评艺术。常见的批评方法有:开门见山式批评、曲线救失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同时批评也要注意善待学生及其错误、避免“惩戒式”批评、批评与表扬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要言而有信李德山某小学一位学生偷了他人一支钢笔,老师批评教育他,要他“彻底坦白”,学生有顾虑,老师说:“只要你承认,保证不在班上点名批评,以后改了就是好学生。”学生相信老师,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此时,老师把脸一沉,严厉训斥,还叫这个学生在班上...  相似文献   

5.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曾预期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偶发事件对教育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干扰,处理不当将加剧事态的发展,而处理得当,则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处理偶发事件重要的是教师的修养和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有:(一)“冷处理”“冷处理”是以退为进,暂时避开矛盾冲突,另外寻找时机进行教育的办法。教师在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面前,要尽力克制自己,换一种方式冷静地处理。如,某老师发现有位女同学上课时低着头在小声吹口琴,就走了过去,轻声对她说:“你大概是在准备文艺节目吧?下课再练好吗?”这位教师本可以直接批评…  相似文献   

6.
批评学生“八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学生“八忌”●山东省华侨中学车振东无论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总免不了要对学生批评教育。批评学生,应牢记“八忌”:一、忌恶语相加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讽热嘲,恶语相加,学生出...  相似文献   

7.
批评艺术八式黄天勇俗语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学生有了过错,老师当然要进行批评,但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因为学生有过失,本来心里就不好受,如果你再一股脑儿地数落,甚至责骂、挖苦,就会引起学生反感,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批评学生过失时应如何注意语言...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吴群星 《教书育人》2001,(24):44-45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学生有了过错,教师理应批评,但批评时千万不能一股脑儿地数落他们,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涵蓄地批评教育。其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可借鉴:一、“奖励”中批评。古人说:教子十过,不如一奖。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习惯于奖那些学习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少考虑到运用奖励这一手段对有过错学生的批评教育。《小说界》曾刊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  相似文献   

10.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融洽人际关系。老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注意“换位思考”。每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急得老师心烦意乱、火烧眉毛时,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你就会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1.
问一问 要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委,不要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也有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批评,很可能会错怪学生,对学生造成很深的伤害。所以,凡事一定要进行调查,搞清真相。   缓一缓   学生的缺点错误,有时会让人十分气恼。班主任如果在气头上批评学生 ,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选择适当的方式去批评教育学生。   引一引   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会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像个慈祥而有经验的长辈一样,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叶良 《教育艺术》2006,(9):71-72
最近,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更有甚者对老师大打出手,酿成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个别学生之所以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过激行为,究其责任主要在学生,但认真分析起来,教师也有教育“操作”不当之处。首先,教师缺乏对问题的预见性。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看到他咬牙切齿、气喘吁吁的神情,就知道该生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事态的发展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由此可见,老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那么,身为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运用批评这一武器,讲究批评的艺术呢?  相似文献   

14.
报刊撷英     
提倡“环保批评”批评是有颜色的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之类的话语常出于其口,于是学生称之为“红色警告”。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会深深伤及…  相似文献   

15.
包装批评     
批评是班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而学生又不能尽如人意 ,所以 ,教师常常将批评挂在嘴边 ,导致“批评”过“度” ,缺乏艺术。这样 ,一方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损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根据小学生“表现欲、虚荣心较强 ,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特点 ,我在班级管理中 ,注意用“表扬”来包装“批评” ,融批评于表扬之中 ,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提高了批评的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明表扬暗批评在课堂教学中 ,有个别学生多次走神、做小动作、讲话 ,我用了多种方法 ,或明示、或暗示 ,指出其缺点 ,…  相似文献   

16.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和处理?这时,批评甚至惩罚,都是回避不了的教育方式,但如何批评、怎样惩罚,却是一门颇费心思、更见功力的艺术,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呢?下面一组文章为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或必须引以为戒的理念和方法。可资借鉴的有:秦选强老师的“惩罚创新实践”,陈松信老师惩罚违纪学生的“四策略”,齐美利、  相似文献   

17.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老师,免不了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严格的批评或教育。然而并非所有的批评教育都是成功的,也并非所有的严格批评都是恰如其分的。无数事实证明,要使严格的批评收到良好效果,达到育人之目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讲究“严”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教育教学中难以避免的教育手段,但批评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批评学生之后还要注意“四防”。一防学生思想低沉,批评是一种否定,会刺激学生的。!灵。有的学生受批评后会产生消极情绪,从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师在批评之后,应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生活习惯有何变化,若发现问题,要赶快未取补救措施,如个别谈话,陈述利弊,疏通思想,求得信任,或抓住时机给予表扬,挽回“影响”,以振作其精神。二防学生疏远老师。学生受批评后,往往与教师有一个疏远期,就像一道伤口,让它自然愈合,就要较长的…  相似文献   

19.
陈颖娣 《考试周刊》2011,(21):226-227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学生出现缺点或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又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但过分的批评却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作者从多方面阐述了教师要如何科学地运用批评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从而让它产生奇效。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