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我国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基本成为整个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现在,全国蔬菜种植业年总产值达2500亿元,在农业经济中高于林业和渔业的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 我国城乡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基本做到“淡季不淡,旺季不烂”,价格平稳。如今,家庭主妇们到就近的蔬菜市场想买什么、什么时候买都可以买到,已不像以往把菜窖、冰箱塞得满满的;菜篮子里的颜色也不再那么单调了:鲜红的西红柿、碧绿的扁豆、脆嫩的黄瓜、紫色的茄子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吃永远占据第一位,与吃密切相关的“菜篮子”报道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作为“顶天立地”的党报,报道“菜篮子”是“立地”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党报增强可读性、贴近性、服务性的有效手段。因此,“菜篮子”虽小,份量却不轻。但是,“菜篮子”又不同于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人们天天拎,司空见惯,对其报道很容易流于平面式的市场动态信息发布,如“米价上扬”、“猪价下跌”、“菜价平稳”之类,给人琐碎、  相似文献   

3.
“CPI”是什么意思?其中涉及的数据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官方发布的数据,普遍老百姓可能会看不懂。2011年,《南阳晚报》开辟新的栏目“晚报餐桌消费价格指数”栏目,通过记者走访菜市场,实地采集各种菜价,每月定期发布菜价变化,让百姓更直观地感受“CPI”。通过这个栏目,笔者也进一步体会到,记者只有沉入基层,才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4.
菜价追踪记     
今年春节以后,北京菜价居高不下,价格远高于往年,令人咋舌。过去人们很少用的“快马赶不上青菜价”,又被用来形容当时的菜价。 “菜比肉贵”已不稀奇,拎着菜篮子出来,很多市民心里直发怵。常居京城,不仅自己感觉难以承受,一些工薪阶层中收入较高的朋友们也叫嚷“受不了啦”。 蔬菜价格也影响到了其他农副  相似文献   

5.
菜价寒流中的寿光菜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价成了今年4月以来最热的词汇,原因是各地菜农因蔬菜的价格太低,而导致菜贱伤农。但市民们并没有感到手中的菜篮子有多轻松。以北京为例,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菜价呈现逐年上涨之势,三年间涨幅高达64.8%。  相似文献   

6.
能否不再PK     
“超女”走了,PK来了。随着“超级女生”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一词一起走入人们视线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每天的报纸、网站,PK的幽灵无处不在游荡。“姚明PK伊朗小巨人”“莎娃小克半决赛PK”“深足劳资双方PK进行中”……甚至还有南京某媒体用《南京菜价PK苏锡常菜价》作新闻标题的,反正,媒体PK起来惟恐落后,用PK成了前卫的象征。然而,就在媒体争相PK之时,有没有顾及读者的感受——PK究竟是什么意思?绝大多数读者初看这个词恐怕都是一头雾水。笔者也是到网上搜…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我们的宣传中多了点什么第一个多了的,是“一切向钱看”。第二个是对个人主义鼓吹多了。第三个是现在宣传中形式主义多了。要说什么事情好,就一切都好;要说什么事情坏,就什么都坏。没有分析,不讲“两点论”。第四个是现在提倡洋货多了。大到汽车,小到香皂化妆品,应有尽有,充满了各个脚落。北京有9000多元一只的瑞士手表,沈阳有800元一双的意大利皮鞋。  相似文献   

8.
读今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很有面目一新之感。它除了重要的会议报道和国内外要闻外,最突出的是几个专题报道。一个是农业报道,开设了“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专栏,连续报道全国各地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动态新经验,又以“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评论,对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些要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再一个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报道,开设了“企业改革试点巡礼”专栏,介绍了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典型经验;还有一个专题报道是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它抓住市民们最敏感最关注的“菜篮子”问题,2月10日首先发表《节日追踪问菜价》的报道和《管好中间环节》的评论,随后从2月15日至3月21日,连续发表了12篇《菜价追踪》的后续报道和《用市场经济观点认识市场现象——写在<菜价追踪>报道告一阶段之际》的评论,其间又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题连发了5篇系列述评和《抑制通货膨胀靠全社会努力》的评论员文章。读过上述几组报道,闭目深思,感到问题很重要,针  相似文献   

9.
专家:菜价上涨因中间环节过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两年,猪肉价格飞涨,让不少低收入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吃肉难,2010年,肉价虽然降下来了.但菜价却又坐上了直升机.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在手里还是不踏实。  相似文献   

10.
我谨向同志们推荐一篇好通讯:《菜价追踪》。此文载于《中国青年报》4月12日一版,采写者是新华社记者苏会志、王进业两位同志。 “菜篮子”问题关乎城镇广大居民的生计,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不利于保持稳定,最终不利于改革大业,故而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现在的情况是,上市的蔬菜数量、品种并不少,能满足居民的需要;但问题是菜价太贵,日日见涨,使居民难于承受。很明显,这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苏、王两位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辞艰苦,追踪千余里,终于将其症结所在极真切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记者所揭示的虽然是北京市蔬菜销售中的问题,但实际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这篇通讯的功劳是惠及全国的。  相似文献   

11.
炒书风应煞     
过去只听说炒股票、炒地皮、炒新闻等,现在炒风已刮到出版界来了。有人扬言,要花3000万元广告费(后来又扩大到5000万元),制造一本销量达1000万册的畅销书。目的是攫取多少万元利润,未好意思公开宣布。 且看怎样炒法: 第一,充分利用原书响亮而又庄严的书名。又是“革命”,又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都不明说革谁的命,革什么的命,迈向21世纪的护照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2.
浙江的《台州日报》6月21日2版刊登了目击新闻《令人气愤的“二道贩子”》和评论《要严肃处理“菜霸”》,群众争相阅读,反响强烈。有的说:“这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报道,它道出了我们三门县城2万名消费者的共同呼声。”有的说:“这篇报道不但为群众说了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菜市场的管理人员壮了胆。”有的说;“我们衷心希望党报今后多登一些这样的报道。”群众为什么如此关心“菜篮子”新闻呢?因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菜篮子”。“菜篮子”最能反映千家万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800万元加盟肯德德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200万元也可以加盟。一向保持加盟高调的肯德还是抵挡不住麦当劳250万元加盟费低价的攻势!我们可以从洋快餐的“血拼”中解读到什么?  相似文献   

14.
于君 《陕西档案》2009,(4):35-36
陕西省现有大型灌区12个,设施灌溉面积2112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三秦“粮袋子”和“菜篮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至今已实施了十多年,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9万吨、增加经济效益7.36亿元。作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凸现出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5,(3)
节日追踪问菜价人民日报记者张国材编者按 九百多年前,文学家苏轼多角度观察庐山,才见其秀丽多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受其启发,在本期“稿件评析”栏目里搞了一组评《节日追踪问菜价》一文的评析,不知是否窥见了“庐山真面目”?在节日前夕的北京...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吴文俊、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奖,每位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50万元归获奖者个人所得。当有记者追问个人所得的“这50万元奖金怎么花”时,两位科学家都有点“迟钝”,回答也是惊人地相似:“还没什么打算”,“还没想过”。  相似文献   

17.
“演义”热而不是“史”热好像每年人们都能发现或制造出出版界有种什么“热”,过去的一年大概就是“读史热”了。但是说实话,或许的确有“热”,但却不是真在“读史”。现在所谓“读史热”中,我觉得史的意义、史的价值或史的分量都不够。  相似文献   

18.
跟随虎妈的足迹,狼爸欣然登台,狼声离去不远,又迎来了鹰啼.不知道下一个出场的是什么,会是蛇妈?蝎爸?谁将书写家庭教育的下一章? 莘莘学子,现在是上有鹰击,下有虎视狼窥.孩子本应拥有的充满爱意的家,现在都要成了“虎穴”“狼室”和“鹰巢”了.  相似文献   

19.
"CPI"是什么意思?其中涉及的数据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官方发布的数据,普遍老百姓可能会看不懂。2011年,《南阳晚报》开辟新的栏目"晚报餐桌消费价格指数"栏目,通过记者走访菜市场,实地采集各种菜价,每月定期发布菜价变化,让百姓更直观地感受"CPI"。通过这个栏目,笔者也进一步体会到,记者只有沉入基层,才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20.
从《鬼子来了》开拍到现在,姜文和这部电影一直是媒体的关注焦点。虽说整个片子的后期制作都已经完成了一段时间,不过究竟什么时候《鬼子来了》能和观众见面还是个未知数。还好现在能让姜文坐下来仔细说说“鬼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