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在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快乐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指的是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让欢乐充满英语课堂:欢乐的教学手段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想方设法把课堂上活,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快乐、更轻松地氛围中掌握一门语言。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学生对某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因而教学应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谓有趣,就是指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兴致勃勃地学习;所谓有味,就是指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精深,值得品味,甚至回味无穷;所谓有奇,就是指教师的教学新颖有创新,每每使学生感到新奇,觉得出乎意料。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所谓有感,就是教师讲解既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讲之后,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真正发挥这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重的今天,既要学生愿学又乐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湘丽 《考试周刊》2012,(65):70-71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重的今天,既要学生愿学又乐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学难点主要是指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它们是知识的瓶颈,是学生求知路上的拦路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是,该如何扫除这种障碍,如何突破难点,这些问题让教师和学生愁眉紧锁,可谓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何突  相似文献   

9.
李海江 《教师》2012,(12):94-94
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随着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情境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涌动着求知的欲望,飞扬着灵性的翅膀,迸发着闪亮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重的今天,既要学生愿学又乐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重的今天,既要学生愿学又乐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他们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反之,当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时,自然没有学习的热情,也不会有一个好地学习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思路,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4.
从课前三分钟教学改革背景、提出、反思、实践与探究、推广与普及说起,从应试性的检测,到回顾性的复述讲演,再到故事教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课堂文化。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自身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践行了与学生一起"带着学科思想泛游化学殿堂"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以单调的数学教学方法--"课本+粉笔+黑板"为主。直至2001年秋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随着《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现代电教媒体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电教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这让教师耳目一新,学生眼前一亮: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它可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激发思维创设有利的条件;它可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导探究,激发学生认知和求知的情感;它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联想。让数学教学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它的独有特点更好地适应了素质教育,使数学教学达到了各要素的丰富和谐,这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活跃在课堂学习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以亮 《考试周刊》2010,(45):173-174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途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托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能更加关注人文内涵,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英语的实践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设计了一些多维化的英语作业,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孟芳芳 《海南教育》2014,(12):76-7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策略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一旦产生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