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有时指责或讽刺某人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常用“目不识丁”这个成语来形容。为什么用“目不识丁”来形容文化水平低呢?有人解释说.“丁”字笔画少,“目不识丁”意思是连只有两笔的“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太低罗。这种推理有点牵强附会。如说笔画少,“一”字的笔画还少些。不是有俗话说“扁担倒在地上也不认得”么?“扁担倒在地上”即指“一”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首先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然后由独体字和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成合体字。因此,研究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实际上主要是研究笔画构成独体字的规则。那么,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有哪些呢?它在识字教学中有何作用呢?本文试以小语课本中常见的独体字为例,说明如下: 一、字有定笔。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笔画增减就会造成另外一个字或错字。例如“日”,甲骨文写作“O”,“目”,甲骨文写作“’,楷书写成“日”和“目”。这…  相似文献   

3.
<正> 一、“琅左盐丞”——娟好圆润,温厚静穆西汉印章的制作,仍是沿用秦浇铸和凿刻这两种旧法。当时的铸印,在章法上还有秦官印布局的风格,即在印面布局中仍带有田字格。可是,它的字体却不似秦印字体那样柔媚苍劲。“琅左盐丞”一印可见一斑。“琅左盐丞”一印,字体粗壮方整,笔画转折处娟好圆润。章法上虽也采用田字格布局,但不是将印面平分为四等分,而是将“琅”“盐”二字放长,利用印文本身笔画的疏密安排每个字的大小,在章法上仍显得匀称庄重,细细品赏,给人一种温厚静穆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类型字的写法。2.发展目标:掌握字的结构特点,做到结构匀称、合理。提高观察、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写字兴趣。引导学生从写字中感悟“坚持不懈”的道理。一、欣赏作品,激发写字兴趣师: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运笔流畅,笔法精湛,字体俊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广为流传。(边说边展示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序》等书法作品)二、扎扎实实,训练基本笔画师:汉字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谁能说说汉字有哪…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为图方便,写字一般都是使用行书体来书写。所谓行书,其行字本义,为流动、不固定之意。用在字体上,则指笔画流动连绵之势。有言曰:正如立,行如走,  相似文献   

6.
用物理学的解释:势,指物体运动的倾向性。笔势,是汉字书写中笔画、偏旁以及字或字组之间呈现出来的呼应关系。笔势是一个抽象概念,可意会,难以言传。物化的笔画形态、字形特征是笔势的具体表现,笔势是约束这些表现的原理与法则。好的作品,笔势承接,气脉贯通;差的作品,照猫画虎,各自为政,前后阻绝。在一件作品中,笔势无处不在。一字之内笔画与部首之间,前后关联的字或字组之间,以及互为映衬的行与行之间,都可以看到书手对笔势把握的度。  相似文献   

7.
籍贯的含义现有多种解释,我国有关法律尚无明确认定,在实用中会引起混乱和麻烦。一般有“祖居地说”、“出生地说”、“家庭久居地说”、“现居地说”、最初户籍地说“五种,对此有必要作出法律认定,应以”最初户籍地说“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8.
笔画变化,狭义地讲是指将一种笔画变成另一种笔画的化学变化。广义地讲不光有这样的将此变彼的化学变化,还有将某一笔画进行加长、变短等深加工的物理变化。正确进行笔画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字体结构显得更稳当、更美观。  相似文献   

9.
宋高宗测字     
“拆字”,隋代叫“破字”,宋代叫“相字”,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来推测吉凶祸福的一种文字游戏,又叫“测字”。这种游戏不但一般人喜欢,一些帝王也很喜爱。  相似文献   

10.
临帖靠帖 再上台阶 戴贤德先生的隶书,书写时心态平静,用笔放松,笔画温润平和,无剑拔弩张之气.正文布局字疏行紧,整体合度. 以下三点不足,望能改进. 一、临帖不够,笔画单调.特别是隶书标致性的笔画——波画、捺画,写得不厚重、不突出、不到位. 二、字体偏高,缺少横向张力,立字不稳. 三、"裹"字的写法不妥. 大刀阔斧 稍欠韵度 黄以功先生的隶书,用笔洒脱,笔锋杀纸,笔画硬朗.字体飞展,体势放达,结构宽博大气.章法空疏,整体有气魄. 有三点意见,尚望留心.  相似文献   

11.
新魏书是在“魏碑”字的基础上变出的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从清代后期逐渐形成,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广大群众所欢迎而得到广泛地应用和发展。新魏书吸收了魏碑字的特点,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形成了庄重奔放的独特风格,笔画苍劲有力。流畅峭丽,结构严谨险峻,洒脱优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中年级的写字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的写法;以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字型结构,使写出来的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小学生在练写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把每个基本笔画写好,机械地将这些笔画组合成字,却忽视了笔画间的有机联系,以致写出来的字,每个笔画各自为政,互不相关,整个字形涣散而没有生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着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经问:日记是什么?尽管词典上有明确的解释,可是我不想用这样的词释作出回答。因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的诸多不同,而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及其感受,词典上的那个解释,真的不能包揽日记的全部。不是吗?比如,有的人说,日记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日记是一段时光;也有的人说,  相似文献   

14.
张荣萍 《甘肃教育》2001,(10):22-22
一、指导观察指导学生写字,必须先指导学生观察。即让学生静心仔细地看字帖,看清凹型本上田字格中范字的位置,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找个性,抓特点,使范字印在脑海中。学生在读帖时可一面用手在桌面上写范字,一面分析各字的解体,在充分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实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心理素质、敏锐的眼力。如写“寺”前,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型,找“寺”的特点和关键笔画,让学生抓住“寺”中笔画最多的是横画这一特点,进而观察这些横画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三…  相似文献   

15.
说“小”     
“小”,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字,但仔细探究一下,也有不少的可说之处。首先,“小”这个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下面甲骨文中的“小”这个字,好像是三个细小的点,是不是古人就用这些小的点来表示“小”呢?不完全如此,在《说  相似文献   

16.
睡虎地秦简文字处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过渡时期,字体兼有篆书和隶书的特点.字体风格上整体表现出平直化,体势有了横向趋势,章法结字灵活多变,笔画由圆转走向方折,同时伴随着线条的连断、长短变化.逆入横出的笔势,粗细不匀的笔态,隶书波磔特征的隐现,这些都体现出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的渐变性与过渡性.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言象其它语言一样,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英语语言中一些词法、词义和句法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心理学家们都看到了英语日常交际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并积极地从各个角度寻找成因.在众多关于性别差异成因的解释中,"优势说 "和"差异说"被广为关注."优势说"将女性日常交际中的语言特点归因于女性附属性的社会地位;"差异说"则否定了"优势说",从男女不同的成长亚文化背景中寻找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两种解释分别都有可取之处,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完整和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许凤奇 《江苏教育》2023,(44):67-69
宋体与楷体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印刷字体,两者在字形形态、笔画类型和笔画组合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不影响阅读,却影响书写的规范、便捷和美观。写好规范字必须注意楷体与宋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无主题说认为只是讲说故事,艺术上十分成功,思想性则说不上什么.泛主题说则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任何一种解释或者观点都可视为<长恨歌>的主题,基本上不承认有一个客观存在并相对"固化"的主题或主要思想倾向.双重、多重主题说与无主题、泛主题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基于爱情、讽谕、感伤等诸说难以调和而可能都有所不足而提出的解释,只是无主题及泛主题说更为消极.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因为字中的笔画我们都可看成一根根的线条。这些线条彼此相离(如"三")、相连(如"人")、相交(如"十"),构成了一个个的汉字。那我们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些线条呢?一、长度笔画是有长有短的,放在一个字中就更要讲究长短有度。请看下面三个字,注意横画长度的处理。"江"字的两个横画,左边的下面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