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尼伯龙根之歌》被人们一再吸收、咀嚼、利用,成为了德国民族特征的发射空间。历经多年史诗的研究时常偏入政治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轨道。却鲜有学者来探究这种种政治行为的心理根源,以及该作品所蕴藏的巨大民族驱动力。国内的学术界对于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不足存在着偏见。《尼伯龙根之歌》在中国研究的薄弱、单一、主观。从《尼伯龙根之歌》来进行德国民族心理研究对于现在中国面临的全球化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一部三代英雄的悲剧,作为纵贯全剧始终的第一代英雄沃坦则是其中最复杂、最丰满的悲剧人物。本文从沃坦面对危机的敏锐洞察,制定措施的苦心经营以及逐步升华的牺牲精神三方面分析瓦格纳对这位英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反感《尼伯龙根之歌》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认为诗史没能展现一个真实可感的社会环境,因而不符合他的史诗理念;二是他误解西格弗里的原始英雄特性,他从自己的美学观出发,拒斥人物身上的怪诞特征。但黑格尔对《尼伯龙根之歌》的反感还有内容方面的原因。史诗中的原始英雄西格弗里的性格有着相当严重的自身缺陷,因而无法成为德国民族正面的英雄形象。西格弗里的形象在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中被重塑为一个激情的浪漫主义英雄,但瓦格纳又赋予他毁灭一切的意志力量,使他看起来更像《尼伯龙根之歌》中铁血般冷酷的哈根。瓦格纳对西格弗里的改造迎合了特定时代的德国青年的英雄崇拜心理,但它所带来的狂热激情却是有害的,因而哲人尼采警告说追随瓦格纳代价甚高。  相似文献   

4.
四部连篇舞台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戏剧改革理想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体现了瓦格纳跨越中世纪回归日耳曼的创作意图。该文结合瓦格纳生平及19世纪下半叶的时代背景对《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所体现的日耳曼民族性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理论将奇幻文学《魔兽正史》与北欧神话,及北欧神话衍生物《尼伯龙根的指环》和《魔戒》从人物形象,基调、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在北欧神话中找出了《魔兽正史》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论瓦格纳歌剧的英雄质素——以《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格纳歌剧多取材于欧洲北部的中世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英雄主义是瓦格纳歌剧的一个特质。文章以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对其作品中的英雄质素加以分析和论述,认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狂放、暴戾,直至绝望、毁灭的悲剧色彩。瓦格纳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展示了德意志民族无上的勇气,歌颂了人的勇敢精神;为了理想,为了拯救善,英雄们在黑暗里与恶搏斗,直至以自身的毁灭换来善的重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4年德国导演乌利·埃德尔执导的电影《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个案,分析了影片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对欧洲中世纪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演绎。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英语》2014,(36):39-40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等11部,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著作《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中写到音乐家瓦格纳的一次创作过程,句中出现的“Ring”一词,在《教师用书》等参考书中被译为“钟声”,是译者在未能准确了解其文化背景下作出的误译。其正确的译法实则为尼伯龙根的“指环”。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山学院学报》2016,(5):66-69
犹太民族的《圣经》与中华民族的《十三经》作为西方与东方的文化经典,大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在内容构成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律法、历史、诗歌、至圣言行、先贤及圣徒著述等成分;在精神内涵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仁爱、忠恕、天人合一等理念。两部经典也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写殷周春秋史时多取材于《诗经》。他当时所采用的《诗经》读本是《鲁诗》,《鲁诗》不仅给《史记》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古时期史料不足的缺陷,而且还给司马迁评价历史提供了经典依据。  相似文献   

13.
《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体制下,政治权力、作家和文本、传播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作者、读者、评论互动的文学场域中,讨论了"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作家"浩然及其代表作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如何体现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经典文学运作机制以及浩然小说经典化历程中的独特主体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经典民族舞剧《鱼美人》中钢琴曲《水草舞》和《珊瑚舞》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与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演奏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于文斌 《教育文汇》2012,(1):47-48,44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和《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的"四书"之一。朱熹主张读"四书",当先读《大学》。这是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且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典动画片《狮子王》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征服了世界各国的亿万观众,同时唤起了人们对文学巨著《哈姆雷特》的回忆,莎士比亚的这部杰作在《狮子王》里留下了诸多印记。本文分析了两部作品的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哈姆雷特》对《狮子王》的巨大影响,重温这两部经典作品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岭南著名书法家吴顺南五载业余操翰,完成中华传世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隶书创作,已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在情节结构、对话形态、人物形象等层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约伯记》完全符合一部经典戏剧的所有要求,是一个可与同期古希腊戏剧相比的成熟的戏剧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