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如果你是《中国学校体育》的老读者,又或《中国学校体育》曾对你产生过巨大影响,那么,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5-1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之际,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篇纪念的文章,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心想就是再忙再累,这篇文章我也必须写——《中国学校体育》与我相伴相随了40年,在这本杂志中,不仅有我写下的百余篇文章,更有我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无尽的感动。30年前,《中国学校体育》(当时刊名还是《学校体育》)创刊10周年时,我参加了 "我与《学校体育》"的征文活动,撰写了《她引导我奔向那片田野》一文,并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  相似文献   

5.
<正>体卫[2011]17号经教育部体卫艺司同意,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将于2011年10月23日~26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举行。经研究,特邀请您参加本次论坛,现将论坛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2011,(4):80
2011年,《体育教学》将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的风风雨雨,杂志逐步走向成熟,也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服务的30年历程中见证了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体育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拟于2011年4月举办"体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回顾与展  相似文献   

7.
"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按照"《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寻找老读者’征物(文)"的要求,将其手中现存的部分老资料,寄至编辑部。看到这封信,编辑部的同事们都觉得很感动,正是因为有了广大读者的支持,杂志才能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到今天。以下就是这位读者——王墨林老师,寄来的部分资料的扫描图片,以及他作的一首小诗,现刊登出来,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杂志过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正>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值此《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除了热烈祝贺,还有情感的交流和美好的回忆。一、最难忘我是杂志社的第一批通讯员,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编辑部奖励给我的《世界文化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至今仍被我珍藏;编辑赠送给我的106本杂志至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3-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40年了。创刊时,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工作,《体育报》《新体育》《学校体育》(现《中国学校体育》)是案头必备的学习材料。后来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做编辑工作,就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每期细细阅读,获益良多。40年来,我读着这本杂志一路走来,与之有着太多的情缘。《中国学校体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创刊4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2011,(4):80-80
2011年,《体育教学》将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的风风雨雨,杂志逐步走向成熟,也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服务的30年历程中见证了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体育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拟于2011年4月举办“体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暨《体育教学》30周年学术论坛报告会”。现将会议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2011,(3):80-80
2011年,《体育教学》将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的风风雨雨,杂志逐步走向成熟,也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服务的30年历程中见证了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体育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拟于2011年4月举办“体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暨《体育教学》30周年学术论坛报告会”。现将会议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学校体育》创刊十周年了。她是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的。十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创刊仅有十年的《学校体育》在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却占据着重要的一页,谱写了有声有色的篇章。她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见证人,又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支原动力。教育工作者喜欢她,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喜欢她。许多体育教师都称她“是自己的刊物”,把她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今天《学校体育》经过十年的建树与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了,她已成为我国有影响的学校体育专业刊物。在我们热烈祝贺她创刊十周年时,不会忘记她所走过的历程。在她创刊时,没有披金戴银,没有鲜花  相似文献   

13.
<正> 在1986年教师节到来之际,适逢《学校体育》创刊五周年,我杂志社特邀在京的部分优秀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共七十余人,举行了座谈会。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及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校体育》杂志社副理事长、国家教委体育司副司长药元林同志主持,《学校体育》杂志社理事长赵斌同志首先代表杂志社向到会的体育教师和全国的体育教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并汇报了《学校体育》创刊五年来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2011,(5):10-10
《体育教学》杂志社:欣闻Ⅸ体育教学聱杂志成立三十周年.在此表示热烈祝贺!三十年来.我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学校体育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体育教学》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为全固体育教育工作者服务的宗旨,研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新动态,新理念、新思想,为全圜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研究的舞台,心系体育教师心声,情系中国学校体育事业,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同行,我们真诚地希望责刊以三十周年庆典为契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扩赶影响力,办出新水平,为繁荣体育新闻出版事业作出更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体育教学》杂志迎来了创刊3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四海宾朋欢聚一堂,共贺《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周年。4月22—24日"《体育教学》30周年庆典暨体育课程发展改革论文报告会"在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16.
<正> 《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1991年10月30日在京召开。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高教局、北京市体委、北京体育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代表,部分学校体育专家、学者,《学校体育》杂志理事会的理事与在京编委,以及有关新闻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国家教委体卫司司长、《学校体育》杂志理事会理事长宋尽贤主持。首先由《学校体育》杂志主编赖天德汇报杂志创刊十年来的主要工作。他说,《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十年共出刊了61期,发表了近800万字的文章,系统地宣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创刊至今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载风雨春秋里,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曾经的步履蹒跚到如今的而立之年,从初期的稚嫩无华到今天的朴实依然,这里面不仅倾注了几代《体育教学》人的心血,更是时代的浓缩。它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每一个瞬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半个甲子历程虽然漫道如铁,换来今天三十周年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23-25日,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市教科院、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3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二中举行。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2011,(5):4-5
2011年4月,《体育教学》杂志迎来了创刊3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四海宾朋欢聚一堂,共贺《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周年。4月22-24日“《体育教学》30周年庆典暨体育课程发展改革论文报告会”在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宋尽贤、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国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处长王东江等领导参加了庆典活动开幕式。  相似文献   

20.
<正>四十载风雨同舟,展未来携手共进。1981年9月,《中国学校体育》(原《学校体育》)杂志创刊。自创刊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立足一线、服务一线、引领一线,坚持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改革服务,努力走出一条管理人员、编辑人员与广大作者、读者相结合的办刊路线,把刊物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之中。杂志积极做好国家政策宣传、扎根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