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的"迂腐"。1928年10月,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登门诊治两次后,开处方下药。服药后梁启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反复。萧龙友再三叮咛:病想治好并不难,但不能仅靠药力,必须停止劳神费心的工作,尤其禁止读书治学,否则华佗  相似文献   

2.
祁文斌 《教师博览》2009,(10):15-15
1928年10月,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登门诊治两次后,开处方下药。服药后梁启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反复。萧龙友再三叮嘱:想治好病不难,但不能仅靠药力.越须停止劳神费心的工作。尤其禁止读书治学.否则华佗降世也无能为力。梁启超却回答:“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时隔不久,即1929年1月19日.粱启超去世,死在他毕生致力的学术研究上。  相似文献   

3.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梁启超: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梁启超说:"吾爱孔子,吾更爱真理。"1929年,梁启超身体状况渐趋恶化,学生谢国桢和萧龙友劝他停止工作,多多休息。梁说:"战  相似文献   

4.
吴宓任职清华研究院主任一年余,1926年3月正式辞职。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他的"研究院各提案"被张彭春和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梁启超等同事对他支持不够相关。吴宓请辞研究院牵涉面广泛,关乎研究院的性质和未来走向,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清华内部斗争,成为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5.
粱启超后期反对功利主义与科学主义人生观,倡导趣味(审美)人生观,在他那里情感是具有本体意味的,艺术则是可以使人情感"向上提絮,向内体验"的表现,而美育则是关乎人的情感趣味的本原性的教育,梁启超后期的美学思想明显具有用审美现代性来抗拒启蒙现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孟子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的这一段话,主要是谈作文最根本的规律,具体到作文中。"点面结合"也是文章的一条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6,(5):7
童年时期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流传着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个样子,竟又往上攀了一级,还随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得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学贯中西,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言听计从才对,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陈寅恪和梁启超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思想之"善变"令人瞠目,被康有为斥为"流质易变",革命派报刊《民报》更指其为"蝙蝠名士,反复小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多将其"善变"缘由归结为康有为的制约和他自身的个性因素,实际上这是强调当时变化万千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梁启超身上的折射。文章立足史料梳理,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和梁启超自身性格,分析梁启超一生之变及其内在脉络,进而揭示梁启超"流质易变"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始终不变的救国热忱之上,再加上黄遵宪的规劝和他本人极富感情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日前,北京匡时在北京宣布最大宗的一批梁启超档案即将公开拍卖,并现场与中华书局、清华大学签署合同,定于10月下旬对这批尘封百年的珍贵文物举办主题为"梁启超与现代中国"的系列活动,包括出版、展览、国际研讨会与演讲周。"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950件,是梁启超研究资料的新发现。其中287通信札,包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