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汉语成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智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成语的心理属性来自于物理属性,即将物理属性在感受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涌现为心理属性.整个过程都是在意向性的统制下进行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之间不同于一般的因果关系,心理属性随附于物理属性.心理属性由物理属性决定,但又有其自主性,心理属性对物理属性具有下向因果力.使用成语在特定的情景下对某一事件作出与语境一致的表征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是物理属性涌现为心理属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心理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西方心灵哲学中不同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在传统理解中人们通常保留着对心理内容的民间心理学情结,而一些哲学家们往往理所当然地将心灵中的对象与内容混同;在布伦塔诺复活意向性范畴之后,现代内容观被明确把握;当代心理内容范畴在分析哲学传统与现象学传统上各有特点,成为心理内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莫旻荧  陈宁 《高教论坛》2013,(6):36-37,41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对意义的研究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思想"最终转到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上,创立了语言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从而开创了反对心理主义的研究进路。与之相反,塞尔认为意向性是连接语言和心灵的桥梁,语言的意向性派生于心灵的意向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必然要依赖于对心灵的研究,进而构建了意向性语言哲学理论。塞尔的这一研究进路必将使其理论陷入主观性的困境,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结合语境,回归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路径,形成语境—意向性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6.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称与实在、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关注的焦点。在弗雷格开启现代分析哲学传统中指称研究的同时,胡塞尔也在现象学传统中将指称诉诸心理行动。基于意图的指称表明指称行动的意向性特征;而指称物的心灵维度则刻画了被指称对象的当代心灵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8.
莫旻荧 《广西教育》2014,(15):148-149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 ,以形而上学的方法 ,由人生探求人心 ,涉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及人类心理的基本特征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他使扬弃了哲学的心理研究 ,重新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类心理问题 ,是对我国心理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补阙 ,并在研究对象及方法论上给心理学研究以重要启示 ,闪耀着心理学的哲学之光 ,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12.
本就经济哲学与科学哲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研究,强调要加强哲学界与经济学界的联系、交流和勾通。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的基础上,尝以“本体——工夫”为基本的运思范式,这样,西方哲学曾有过的困惑,中国哲学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形上学品性而使其得以消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最合乎哲学本性的一种民族性哲学。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山之作。介绍了《大众哲学》写作的历史背景,它在哲学大众化方面的特点和优点,以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中的重要贡献,并对我国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曾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的"官方哲学”、"美国精神”.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Pragmatism”,是行动、实践的意思.强调行动、实践,注重功效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所以,它又被称为"行动哲学”或"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十分强调实践的伟大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成是自己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并为实践服务的.但这两种哲学表面上重视实践的相似之处抹煞不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的不同哲学个性出发 ,探求中西哲学会通之路的契合点 ,提出任何哲学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特点不是从“合一”还是“有分”的概念对峙中去寻找 ,而是从如何“合一”和“分二”入手 ,做到对“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有一个全面和清醒的视野 ,对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有更为科学的把握 ,使“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在科学的世界观、系统观和生态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而这正是中西哲学会通的契合之处 ,即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主客二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探究,其目的在于确证人自身,并以这种确证来开创人的合理的生存方式的可能性,使人的生命得以观照,价值得以澄明和彰显,最终融入真、善、美的至境。本文以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为视域,对哲学本源性情境作了历史性考察,揭示了哲学的属人性、为人确证的根本特征,进而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净化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创新就是抛弃、淘汰旧的观念、旧的技术、旧的事物,创造培育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事物。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原则、创新精神和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