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该报于1907年4、5月间创办,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西藏。1904年4月,英军侵占了西藏名城江孜,8月初又直取拉萨。我西南边陲形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少数民族报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内蒙古地区的《婴报》(蒙、汉合璧)、西藏地区的《西藏白话报》(汉、藏文版)、东北地区的《月报》(朝鲜文版)、新疆地区的《伊犁白话报》(汉、维、蒙、满四种文字版)等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相继问世。但是不久民族新闻事业便出现了断层。最典型的便是我国藏文报业,从第一张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销声匿  相似文献   

3.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沈志洋  胡颖华  杨闯 《出版科学》2016,24(3):122-124
以近现代重要的三家藏文媒体——《西藏白话报》《藏文白话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在西藏和平解放前重要历史拐点的表现为例,着重分析传媒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透过纷繁的历史对所谓的“西藏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部中国新闻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始于1905年,这一年在内蒙古创办了蒙汉合璧的《婴报》。之后,在1907年藏汉两种文字的《西藏白话报》创刊。继之又在我国东北地区出版朝鲜文报刊《月报》,在辛亥革命时期,汉、维、蒙、满文字的新疆《伊犁白话报》又相继出刊。我国少数民族报人的办报活动,还要提前到1902年满族报人英敛之办《大公报》之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后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受到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制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发展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我国白话文报刊是在清末维新变法的高潮中创办的。1897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演义白话报》,《蒙学报》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白话报。随后,裘廷梁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影响较为广泛的一张白话报。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这些报刊很快停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逐步走上政治舞台的过程中,不少人注意到要发动下层社会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因而也创办了不少白话报。1900年至1905年间,曾先后出版过《杭州白  相似文献   

7.
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无锡人。她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位从事办报活动的妇女,于一八九八年五月创办并主编《无锡白话报》。该报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对于这种戊  相似文献   

8.
《大江报》的前身为《大江白话报》,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汉口,是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二个机关报。湖北革命团体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创刊于1909年10月8日的《商务报》。《大江报》与《商务报》可谓一脉相承,代表的同为革命团体,《大江报》报人也几乎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承袭了《商务报》的报刊主旨及风格,  相似文献   

9.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办报活动的妇女,是裘毓芳。她于1898年5月创办并主编了《无锡白话报》。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  相似文献   

11.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有几位女报人为我国报刊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值得一书的——翻开我国近代史,第一位从事报业的女子,恐怕要算裘毓芳了.她是江苏无锡人,于1898年5月创办并主编《无锡白话报》。她是当时的著名才女,有深厚的文史和国学根基,精通英文,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文笔优美。她不仅熟悉中外历史与现状,还善于吸取外国有用的东西。为此,她摒弃文言文,立志创办通俗报刊,运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开拓民智,传播新知,以白话为维新之本。她主笔的以戊戌维新时期出现的基本上用口语编写的白话报,被鲁迅誉之为“将文字交给大众”的尝试,肯定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由于戊戌变法失败,《无锡白话报》随之停刊。裘毓芳的办报活动也被迫中断,她犹如历史夜空中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以白话报刊为载体的晚清新闻语言.截至目前,学界对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新闻学、语言学等角度.笔者选择五种报刊进行深入考察,分别为《杭州白话报》(1901-1903)、《中国白话报》(1903-1904)、《安徽俗话报》(1904-1905)、《京话日报》(1904-1905)、《第一晋话报》(1905-1906),总字数为300万字.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新闻语言特点的分析,促进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力图对这一过渡时期的新闻语言面貌有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从1到901年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26年8月6日不幸遇害,25年间,报界先驱林白水参与过《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民主报》、《时报》、《公言报》、《平和日报》、《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创办、编辑和撰稿等工作,在当时的新闻界与邵飘萍齐名,被誉称为“青萍白水”。  相似文献   

14.
吴宓出生于一个报刊世家,嗣父吴建常是《民立》报馆的编辑,舅父胡堪编撰的三原《训俗白话报》是陕西省最早的白话刊物。吴宓自幼耳濡目染,11岁自编《童子月报》;  相似文献   

15.
裘毓芳与《无锡白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毓芳(1871-1904),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无锡报界才女。1898年,裘毓芳和叔父裘可桴一起创办并主编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报刊之一《无锡白话报》,并与裘可桴、顾述之、吴荫阶、汪赞卿等人一起创办“白话学会”,在当时影响很大。裘毓芳还是我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官话女学报》的主  相似文献   

16.
孙冬明 《青年记者》2007,(16):74-74
《伊犁白话报》是新疆第一份报纸,也是一份近代报纸。创刊于1910年3月25日,停刊于1911年12月18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趣味     
中国最早报女报人 1898年5月,裘毓芳创办并主编的《无锡白话报》在无锡创刊,裘成了我国最早的女报人。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她有深厚的文史和国学根基,精通英文,知识渊博,文笔优美,是有名的才女。她办起报纸后,亲自采写新闻,还编译、撰写了大量文章。她主张运用白话文来开通民智,传播知识,推动维新。《无锡白话报》的创  相似文献   

18.
林白水一生参与主办或创办的报纸有:《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新社会报》和《社会日报》等十余家,其中又以在北京创办的《新社会报》为时最长。  相似文献   

19.
去年,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记协主办、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西藏日报社承办的“心连心、手拉手,共同迈向21世纪,全国报业帮助西藏日报赴藏考察采访活动”的胜利举行,这在西藏日报创刊43年来还是第一次。对于西藏日报全体干部职工来讲,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 西藏日报创刊于1956年4月22日,目前有汉文报、藏文报两张大报,有一份子报《西藏商报》,还有一份面向农牧区读者的藏文季刊《致富之友》。汉文报每周三、五扩为8版,藏文报仍为对开四版。两报发行量合起来为4万份,按全区人口平均约为每62人拥有一份西藏日报…  相似文献   

20.
《伊犁白话报》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它创刊于1910年3月15日,日刊,有汉、维吾尔、蒙、满文版。汉文版铅印,维吾尔文、蒙、满文油印。报馆地址在伊犁惠远城北大街(今新疆霍城县惠远乡)。当时,惠远为新疆第一重镇,是全疆政治、军事中心。 《伊犁白话报》是由同盟会赴疆主要领导人冯特民等创刊,属于革命派的报纸。该报除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外,还向少数民族同胞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