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谈起报告文学的起源,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般认为是在近代。川口治说:“报告文学……始终是近代的工业社会的产物。①巴克说:“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就是报纸。”②这大体是说报告文学产生在18世纪,他们常以1724年英国奋福发表的《新环球记》为根据。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出现的时代更迟,清末开始孕育,“五四”前后萌生,本世纪20年代初期才出现了称得上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他们常以瞿秋白的《赤都心史》和《饿乡纪程》来证明。不管是中国和外国的学者都认为18世纪以前没有报告文学。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产…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留存在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似乎是在1980年代,一大批足以驻足于文学史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如横空出世一般震撼着文坛,也感动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不去将那些作品一一列出,只提几位作家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们为那个时代的报告文学而骄傲:徐迟、鲁光、理由、钱钢、黄宗英、柯岩、陈祖芬、刘心武、刘亚洲,等等。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不但与诗歌和小说并驾齐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走在了其他文体的前边,它的现实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以及活泼多变的表现手法,激荡着读者的情感与心灵,一时洛阳纸贵者不在少数。90年代后,在文学边缘化,继而欲望化、粗鄙化的影响下,报告文学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终于被人们所忘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并没有带动报告文学的回归,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资讯泛滥、媒体发达的时代,以新闻性与快捷性为特质的报告文学在面对网络、电视、报纸及手机的时候,其尴尬情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家族里最年轻的一个成员,报告文学是在1930年前后传人中国的。在短短的七八十年的历史中,它所产生的灿烂辉煌和重大影响,已经足以比肩历史久远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中国的报告文学有两个兴盛时期:一个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作:阿英编辑的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茅盾编的《中国的一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描写中国青年出国留学、打工,在海外发展的小说、报告文学真可谓多到车载斗量。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直到《美国梦寻》、《留学美国》、《美国戏台》……数不胜数。评论界甚至出现“留学生”小说的术语。一时颇为牵动人心耳目。近日,坊间出现的小说体报告文学《泰国的中国女人》为小说家、影视制片人胡杰先生所著,相较纯粹的留学小说,它显出更集中、更复杂、更为纷纭迷乱的生活情态。素材来源于作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广州、海口赴泰国留学、经商几年中的切身经历。全书以目前国内各阶层中青年女人前往泰国,在曼谷这样…  相似文献   

5.
杨升 《记者摇篮》2005,(8):21-21
在新闻各种体裁中,是包括报告文学的。但是,在记者队伍中,采写报告文学的却很少。笔者多次与新闻界朋友议论报告文学,发现许多人对报告文学谈而生畏、望而却步,不愿意甚至不敢采写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左联期刊与报告文学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左翼传播媒介的左联期刊与作为新兴文体的报告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一次联姻,其具体表现就是左联期刊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报告文学的强烈需求以及报告文学对左联期刊的传播依赖。  相似文献   

7.
黄宗英是我国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她的报告文学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影响极大。其报告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60年代初期,代表作如:《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新泮伯》;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代表作如:《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橘》、《固氮蓝藻》、《小木屋》、《越过太平间》、《他们三个》等,多为获奖作品,黄宗英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取材的独特、真实,情感的真诚,思想的深刻有哲理,联想的丰富,构思的新颖,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报告文学的新闻属性廉正祥报告文学被文学界称为轻骑兵,笔者却认为报告文学是新闻记者手中的重武器。因为报告文学可以将新闻的真实性,评论的思辩性以及文学的艺术感染力熔为一体,产生新闻和文学的综合效应。报告文学在前苏联长期被称为特写,日本叫报道文学(我国...  相似文献   

9.
翻开当今的报纸,许多冠之为报告文学的文章,要么与通讯、调查报告无异,毫无文采可言;要么就是为某企业家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散发着商业气息;一些小报,竟然刊登一些报道抢劫、凶杀、性变态等格调不高的所谓报告文学……为什么曾风靡一时,红红火火,佳作迭出、大受读者青睐的报告文学,如今却处于一个低潮的尴尬局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把握不准是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脱胎出来的,并有效地吸收了文学的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新闻是对客观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开山之作,都不是中国人写的中国事。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坐上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头把交椅。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互联网还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从21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很多公司发展互动电视以提供受众反馈,电子处理(如家庭账户),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话和信息检索服务。到90年代末,他们开始将网络引入互动电视系统。但是,互动电视不仅是一种美国现像,90年代初,加拿大和许多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郜尝试开展VOD业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传时代精神颂生命新曲──评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唐山!》卢永裕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两种性质,并以新闻性为其主要属性。因此,切近时代并迅速而真实地报道和说明社会现实生活真相成为报告文学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宗旨与职责.一部优秀...  相似文献   

14.
人们把报告文学称为“报春的花朵”、“时代的战鼓”、“战斗的轻骑”、“历史的记录”,它自树一帜,是真实地记录时代前进脚步和音响的一种新文体,并成为了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报告文学的写作活动,蓬勃发展,经久不衰。但是,目前在报告文学的写作理论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对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以至忘却了报告文学是新闻记者应该掌握的一种武器。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15.
王霍 《新闻窗》2005,(4):64-64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交叉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有两个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新闻性是要讲求和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不能虚构的夸张;文学性要求用文学的描写叙述手法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手法,去真实艺术的报道事件和人物。正因为真实性的存在,人们往往会忽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然而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需要既真实又艺术,如何把它的“审美价值”和“新闻价值”调和得恰如其分,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陕西是文学大省.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通讯与报告文学的优秀之作大都由作家执牛耳.最近,读了杜耀峰的报告文学获奖作品<秦道>,使我感觉,在陕西,新闻与文学成就追寻之间的距离,早在拉近之中.而这种感觉和认识,并不是二者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比较.而是我在思考,新闻传播者的优秀代表的历史文化担承意识,是否也像文学创作者关注社会人生、张扬生命体验和生存意义一样强烈.  相似文献   

18.
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产物.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新闻知识和采访手段必不可少.在从事报告文学写作之前.笔者也曾在南北方十几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过一线调查记者,深知舆论监督的艰难.近五六年以来,因工作需要、笔者转行从事专业报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陈志强 《声屏世界》2006,(11):35-36
每隔一段时间,采用非常规手段采集到的调查性报道就会成为舆论的中心。有意思的是:先前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新闻理论界逐渐消声沉寂,而实务界则明显有张扬之意。在2005年6月份郑州的媒体记者通过用暗访的电视画面,展现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已经变质的牛奶拆封倒入回奶罐并重新进行加工生产的事实之后,就有媒体发表了《“光明”在遮掩中黯淡社会在暗访中进步》的社论。①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性报道的影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寻找报告文学选题,既要朝“前”看也要向“后”看;要发掘独特视角并持续追踪,越是冷门的地方越能挖到好题材;陈年旧闻、历史典故都是呼应时代精神的题材宝库,使用得当,同样可以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