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党和政府来说,有助于改进工作,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是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使企业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几年,不少石油生产企业运用新闻舆论监督的武器,遏制盗油犯罪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没有批评报道,没有热点追踪,报纸就没有威信。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授人以柄,受到纠缠,甚至会把自己送上被告席,不少记者将舆论监督视为畏途而退避三舍。我认为,搞舆论监督摄影记者优越于文字记者。因为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是开展舆论监督最有力也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摄影记者应扬长避短,在舆论监督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怎么搞?新闻界同仁一直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可观的成就。近几年来,深圳商报在摸索舆论监督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舆论监督中讲政治、带着政治头脑进行舆论监督的良性循环,舆论监督既令政府满意,又让百姓叫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圳商报社早在1998年3月18日就制定了《关于加强舆论监督搞好批评报道的规定》,明确提出舆论监督“要有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要通过舆论监督,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利用手中权利,发泄私愤,牟取私利。” 舆论…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6,(12):26-26
《新闻潮》2006年第7期发表谌怡秋的文章《平视,让舆论监督走向大众》。 文章说,一提起舆论监督,就想到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但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离群众现实生活较远。近几年来,不少媒体积极从内容、形式上拓展舆论监督报道的范围,其中相当多的方面是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这些报道主要从百姓生活的实际入手,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认为穆青对正面宣传很重视,对舆论监督少有涉及和论述。其实,穆青一生都非常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并且一贯主张把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统一起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穆青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观,即舆论监督意义重大,舆论监督必须讲究方式,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应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是增强新闻媒体战斗力、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大部分传媒对开展舆论监督应该说是比较重视的,投入了不少力量。但从总体效果看,虎头蛇尾以至没有结果的批评报道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这样的舆论监督不仅达不到监督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宣传中,舆论监督报道大多与揭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关,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不少作也往往因此义愤填膺,笔下难免“夹枪带棒”,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新华社记李钧德采写的《濮阳市数十干部隐瞒身份申报“劳模”》,是一篇典型的舆论监督稿件,却能心平气和地摆事实、靠事实说话,并且在中兼顾不同观点。这样的舆论监督报道难能可贵,很值得称道。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型武器。然而,一提起舆论监督,不少同仁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难。  相似文献   

9.
王林 《新闻前哨》2013,(5):81-82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各级新闻媒体增强权威性和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方法。基于目前不少地方新闻舆论监督环境不够宽松的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优化舆论监督环境呢?一、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  相似文献   

10.
高敬毅 《今传媒》2003,(5):68-69
有着六十多年光辉历史的《陕西日报》,一直比较重视舆论监督工作,不少优秀记者因为舆论监督得力而名扬三秦,成为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尤其在2001年5月报社进行的新闻改革中,又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组建了社会法律部和新闻调查部,专门负责舆论监督工作,两个部门分工协作,都打了不少硬仗和胜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上和读者中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观察》2006年第4期发表丁辉宇的文章《舆论监督的“斯诺克法则”》。 文章说,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斯诺克则是一项高尚的体育运动,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仔细分析,其运作法则都有不少共同之处。从正确选定主球,有效攻击目标球到把握分寸,巧妙避免陷阱,许多精彩的舆论监督报道就犹如一场精彩的“单杆破百”斯诺克球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闻界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还有不少困难,有时甚至是步履维艰。比如,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新闻界批评缺乏正确认识,当作抹黑,甚至认为是拆台;有的领导与被批评者有利害关系,从私利出发,为批评者说情,或出面干涉、阻挠,甚至节外生枝,挑动被批评者告记者。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新闻舆论监督渠道畅通的根本出路在于其逐步走向法治。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民主制度,只有走向法治,才能使社会生活真正实现民主化。走向法治是舆论监督的重要保证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不仅让美国的新闻从业者自得,也颇得我国不少新闻工作者的嘉许和羡慕。然而,美国舆论监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实质是什么?读读《美国舆论监督实质剖析》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和森 《新闻知识》2001,(12):37-37
近年来,新闻媒体针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通过实施舆论监督,确实收到了弘扬正气、鞭笞邪恶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新闻官司。这一方面反映了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暴露了对新闻舆论监督保护的不足,同时也说明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自我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媒体本身,在实施舆论监督的同时,更需要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亲和力,而不是跟哪…  相似文献   

15.
狄多华 《今传媒》2006,(10):52-53
驻站记者如何在坚持舆论监督的同时,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党委的关系,是摆在不少驻站记者面前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做中青报驻站记者四年多了,舆论监督稿写了不少,至今也没有承诺放弃舆论监督,但和所在地省、市两级政府,包括部分县级政府均保持了健康、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一  相似文献   

16.
秦广艳 《记者摇篮》2006,(10):46-47
有舆论监督,就有反舆论监督,媒介有“舆论监督”种种之良策,也就有“反媒体监督”种种之对策。反舆论监督力量的生成是多方面的,其共同指向是对监督的抵制,抵制采访、行政干预、关系说情、法律诉讼。不少记者在采访有关舆论监督稿件时,经常遇到各种阻力,有的甚至被强行阻挠、跟踪恐吓、暴力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即便有了采访结果,也会遭遇“发稿难关”。一些地方和部门及其主要领导之所以抵制舆论监督,主要是怕出丑、怕揭底、怕把自己的问题摆上台面。他们以“有损形象”“影响稳定”为名,大力展开反舆论监督之攻势,设置重重障碍、百般刁难…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问题,这是新闻界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这个问题,不少同志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以舆论监督为幌子,把自己凌驾于党,政府和人民之上,诋毁和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鼓吹站在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来进行所谓“舆论监督”,制造了不少混乱。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问题,这是新闻界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这个问题,不少同志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以舆论监督为幌子,把自己凌驾于党、政府和人民之上,诋毁和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鼓吹站在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来进行所谓“舆论监督”,制造了不少混乱。可以说,在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上,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新闻观点的尖锐对立。现在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省级以上党报群众工作研究会近日在福建省召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和29家省、市、自治区的党报群工部(通联部)的负责同志和部分编辑、记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大家就社会主义币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搞好舆论监督、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了认真研讨。一致认为,搞好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重要职能。在新形势下报纸的舆论监督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工作做到家,还是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的。不少单位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如有的讲:舆论监督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原则,即服务于大局的原则,把握好时机的原则,分…  相似文献   

20.
徐桢 《新闻三昧》2009,(2):81-82
舆论监督是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舆论监督报道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最后不了了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近年来,江苏连云港日报加强了舆论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的策划,切实提高舆论监督的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