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林斤澜说,建国后,沈从文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毕竟是鲁迅,中年时改变了,和美国作家斯诺谈话,点名几个优秀作家时,提到沈从文。茅盾对沈从文的偏见,是文学观念向左。对沈从文伤害最大的,是郭沫若。郭沫若将沈从文  相似文献   

2.
高晖 《考试周刊》2010,(49):22-23
沈从文的小说是沈从文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沈从文在他构筑的湘西世界里,给读者呈现的是人性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本文阐述了沈从文多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沈从文研究者通过借鉴和运用现代跨学科文化理论眼光来审视沈从文及其作品,不仅有效拓展了沈从文戏剧、诗歌、书信、杂文等冷僻体裁作品的研究范围,大力加强了沈从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而且还把研究积极扩展至与沈从文及其作品紧密相关的电影、电视、文本翻译,以及沈从文研究者的研究等新的领域,从而使沈从文研究视域呈现出宽广宏阔而又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图览世界     
凤凰古城设沈从文文学奖 以沈从文名字命名的“沈从文文学奖”近日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正式设立。“沈从文文学奖”将专事奖掖海内外用华文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关注人性人情和人类美好理想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每年评奖一次,颁奖时间定于每年年底沈从文先生诞辰(12月28E1)前后,地点设在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  相似文献   

5.
《水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研究沈从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云》中传达的沈从文对人生的看法、自我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解读沈从文其他作品的钥匙。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水云》,展示关键符号的魅力,解读沈从文的别样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一、研究城乡冲突的意义沈从文是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沈从文研究主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以沈从文早年的创作和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沈从文的作品缺乏斗争性和思想性,是空虚无聊的作品,尤其是对他的爱情作品中性的描写持批判态度。当代的沈从文研究更多的关注其乡村题材的作品,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研究成为热点,同时注重沈从文作品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将沈从文的作品与外国作家相比较。在此,笔者  相似文献   

8.
1923年,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座新鲜的桥",20岁出头的沈从文来到北京城。在居大不易的北京城,举目无亲,学历太低,又没有资历的沈从文几近绝望,只好向京城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求助。小说家郁达夫给了沈从文回应,亲自去看望了沈从文。当看到寒冬里只穿着两件夹衣,在没有火炉的冰窟一样的屋子里用被子裹着两条腿写作的沈从文时,郁达夫马上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拍拍上面的雪花,戴在沈从文脖子上,给予他鼓励。郁达夫还请沈从文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小说大量运用湘西方言,增强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的独特魅力.使沈从文小说的前期创作更富有感染力,随着沈从文离乡日久,方言的运用也就在沈氏后期创作中被逐渐淡化了.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文学对外传播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征程,域外的沈从文文学传播与研究成果虽然在整体上不如中国,但其作品在域外传播时所引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对沈从文的系统研究之前,美国学者就已经撰写、出版了重点介绍沈从文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沈从文评传》、《沈从文传》等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译介成果也卓有成就。因此,就沈从文文学作品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目前国内的沈从文研究而言很有必要,而且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中,缺失性体验具有整体性影响。缺失性体验不仅是沈从文最初走上创作道路的深层心理驱动因素,而且潜在地规约着沈从文对于题材的选择、创作格局的形成和艺术风格的建构。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早期创作基本上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而展开的,自我形象成为其早期创作的主体形象,这也与沈从文的缺失性体验直接相关。从缺失性体验这一特定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无论是他的乡村与都市系列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存在大量的血缘亲情叙事。血缘亲情为沈从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走向与抉择,体现出沈从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望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看沈从文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来剖析沈从文由此所反映出来的创作心理与心灵世界,进而探究沈从文所代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林斤澜说,建国后,沈从文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毕竟是鲁迅,中年时改变了,和美国作家斯诺谈话,点名几个优秀作家时,提到沈从文.茅盾对沈从文的偏见,是文学观念向左.  相似文献   

15.
一般沈从文的研究者都注意到沈从文有写湘西和都市的两幅笔墨,在研究中倾向于认为沈从文的这两幅笔墨刚好相对立,即他借批判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来讴歌以湘西为代表的乡土文明,并进而得出沈从文创作的反现代性特征和“向后看”的文艺创作心态。仔细探究沈从文的文学活动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少年沈从文的特殊经历铸就了他对生活的感恩之心,青年沈从文的甜美爱情滋润了他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壮年沈从文经历的峥嵘岁月则让他重拾对生活的感恩之心。"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 《中文自修》2005,(7):116-117
什么是沈从文的宗教意识,沈从文的上帝,沈从文的哲学的核心?——美。  相似文献   

18.
"乡下人"意识是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不可忽略的重要角度。"乡下人"思维浸润于沈从文乡土生命理想书写的全过程,它表征着沈从文对文学创作及思想边缘身份的确认,昭示的是沈从文与五四以降的"现代性"思想的不同路径。在"城"、"乡"互文性的参照网络中,沈从文的乡土理想被显在地放大和彰显。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贡献。从文学观看,沈从文坚持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和独立品格;从批评方法看,沈从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把握,并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从批评态度看,沈从文提倡诚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研究品位与内蕴,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沈从文研究成果在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可观的程度。文章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沈从文研究状况,分三个阶段:早期、空白期、繁荣期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