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佳 《金秋科苑》2009,(5):33-34
研究狼行为的动物专家英国人肖恩·埃利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与狼同吃同喝,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狼人”,精通了独一无二的狼语,甚至在狼群中用这些独特的狼语保持着自己“王”的位置。在他的书《狼语》和《狼魂》中,他也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展示给了狼群外的人类。  相似文献   

2.
动物行为研究专家认为,不少动物对亲友离世都表现出极大的悲伤。对狼的习性颇有研究的俄罗斯人巴德里泽曾多次观察过狼群首领死去的场面。他曾写道:一群狼齐声哀嚎给自己的头儿送殡。就其实质,这是对首领临死前嚎叫的回应,狼群的头儿总是离开狼群找个地方独自咽气的。巴德里泽还说,狼群参加了头儿的葬礼之后,便马上离开它咽气的地方,好长时间都不再光顾那里。  相似文献   

3.
一位澳大利亚的动物学家在研究巴克利高原的狼群时发现,每个狼群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其活动半径大约是15千米。当动物学家把三个狼群的活动范围在地图上圈出时,地图上出现了有趣的图案,三个狼群的活动圈有彼此交叉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些狼群在划分各自的地盘时,故意留出了一个公共拥有的地带。  相似文献   

4.
在动物世界里,不但有“结帮”现象,还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比起人类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狼群中的等级制度 狼是一种有着严格“等级制度”和喜欢结帮的动物。在一窝狼群中,一定有一对大狼和一群小狼。大公狼是首领,大母狼位居其次,小狼是从属于大狼的,但小狼中同样也存在着身份等级。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小时候童话书里可恶的大灰狼吗?大灰狼不但可恶而且可怕。不过,现在野生的狼群越来越少,要想看到大灰狼,要到动物园里去了。想知道狼之间是怎样交流的吗?狼也有自己的语言吗?只靠听可是不行的,还要动用你的眼睛甚至鼻子哦。  相似文献   

6.
狼窟     
由于人类对狼还所知太少,德国动物学家沃纳·弗卢恩德和瑞典动物学家埃列克·齐门,他们分别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沃纳在德国、齐门在意大利各自不同的森林保护区内,对千百只狼进行观察,试验和研究,他们甚至都快当上狼司令了。这两位动物学家凭借他们的机智和勇敢,终于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揭示了狼群家族的奥秘。狼是生物圈中最“聪明”的野  相似文献   

7.
丛林有情狼     
《科学大众》2010,(10):26-27
住在加拿大绿宝石国家公园的凯特(Kate)和亨弗雷(Humphrey)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狼,凯特是西部狼群“欧米加”首领的女儿。对她来说原则、职责种责任重于一切;亨弗雷则来自另一个狼群“阿尔法”,成天嘻嘻哈哈。  相似文献   

8.
<正>电影《狼图腾》带给观众巨大震撼的同时,也引出了狼的话题。曾有这样的传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动物无法被驯服,那就是狼。《狼图腾》中,"狼明星"们也扮演着不被驯服的"孤傲王者"。那么,现实中狼到底能不能被驯化?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学专家连新民认为,狼是可以被人驯  相似文献   

9.
原始的呼唤     
姜戎的《狼图腾》为草原狼谱出一曲哀婉的赞歌,并对"狼"的野性进行深情地呼唤。本文试图在对"狼"意象的解读中,发掘"狼"意象蕴含的野性对人性的救赎价值,并评价救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原始的呼唤     
姜戎的《狼图腾》为草原狼谱出一曲哀婉的赞歌,并对"狼"的野性进行深情地呼唤.本文试图在对"狼"意象的解读中,发掘"狼"意象蕴含的野性对人性的救赎价值,并评价救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08,(12):45-45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曰:“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奥地利的狼科学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狼和狗狗比赛数数。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奶酪放在不同的碗里,让它们选择多的那碗,如果选对了,碗里的奶酪就归它们吃。做这些实验,研究人员是想知道狼和狗谁的计数能力更好。因为在大自然中,即使仅拥有些许计数能力,也能帮助动物更好的觅食,比如帮助它们判断"锅"里的猎物是否比自己已经相中的猎物更肥。结果在这次奶酪计数挑战中,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今,社会经济环境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狼图腾》这部小说以"狼"为核心,通过那种扣人心弦场面的描绘,充分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草原狼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图腾文化象征,由于狼的自由、顽强、永不服输,也让狼成为了蒙古族的精神信仰。本文以《狼图腾》作品的由来作为主要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小说《狼图腾》中所蕴涵的生态意识,以此呼吁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西南部的深山老林里,现在又重新传出一种消失已久的声音:野生狼群的嗥叫。那凄厉而怪异的叫声回荡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古老的森林内。仿佛在充满激情地宣告EL Lobo——墨西哥狼的回归。北美洲最为珍稀的这一狼种,过去曾主要分布于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的部分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的很多地区。但到了1970年,美国各州的墨西哥狼已被统统赶尽杀绝。  相似文献   

15.
础德 《百科知识》2004,(5):11-12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同一窝生下的两只健壮的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活,惟一不同的是,在一只羊羔的旁边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羔却看不到那只狼。最终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只小羊羔在可怕威胁下,本能地处于极其恐惧的状态;它不吃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久就死了。而另一只羊羔虽然客观上也有狼的威胁,但由于它看不到狼而没有恐惧的心理状态,所以一直生活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传     
(续上期)很早的时候,我便已知悉了狼类。当我还是一个搜食者的时候,狼群常常袭击我的一群的侧翼,抓去一个散开的人,或者攫取一个幼童,如  相似文献   

17.
狮吼莽原,虎啸深山,给人留下的是震撼与敬畏。惟有狼嚎让人惊惧,那凄厉多变的颤音简直令人头皮发麻,灵魂出窍……弄懂狼的语言,破解其中奥秘,无疑成为吸引动物学家的重要谜题。与狼共伍乔金·艾理司的父亲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喜欢狼。阅读《荒野的呼唤》之后,他对狼的生活更是充满好奇。一次,他问父亲,人类为  相似文献   

18.
李建华 《知识窗》2012,(7X):77-77
<正>教师设计精妙的过渡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彰显出语言的艺术魅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巧用过渡语的方法。一、情境式过渡语,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当学生谈完对"一笔一画"的理解体会后,笔者说:"是啊,台湾教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还是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着,因为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网络化的电子战系统"狼群"系统,并就如何应对"狼群"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扬 《科教文汇》2008,(13):186-187
人们往往把商标同某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某种联想。因此,翻译商标时,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使译文符合目的语受众文化处理,能让目的语受众产生美好的联想,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