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要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语文教学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切实成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怎样的自由?综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个小问题。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素来“以文载道”的语文必然要从本质上视唤醒自由、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有效的评价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已经不是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了。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何秀曼 《现代语文》2014,(1):110-1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当重视语文材料本身,即字、词、句、篇的积累与学习,应当重视语言实践,即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学习。诚然,这种积累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思想”,让学生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同时,学好语言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直觉,是一种语文修养,一种能够迅速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和表达规律,才能提高语感,才能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奥妙和精彩。  相似文献   

8.
邹顺伟 《云南教育》2004,(10):27-2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视角。《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9.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还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生活方式,才能承担起语文教学的伟大使命,语文教学要从沉旧的方式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师应着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爱学”,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文学科心育的实效性研究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凤光宇 《上海教育》2013,(31):76-77
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嘉定区丰庄中学在上海市教委“绿色指标”的引领下,以“便携式小白板”为抓手,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孙海云 《教书育人》2007,(11):29-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六点: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和“识字与写字”“阅渎”“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探究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从语文课程的长远目标看.课文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从近期学习目标看,语文课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落实语文课姓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其中,健全的人格是以健全的心理为主导的,长期的心理健康能塑造出完美、健全的人格。汉语作为基础学科,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能以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自由的发展”的特点和作用。语文课程要凸现其人文性特点,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教学原则上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评价上要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