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14,(11):18-19
《法制晚报》(2014年8月18日):中小学生应该如何“减负”;《中国江西网》(2014年7月28日);江西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考试不再“百分制”;《北京晚报》(2014年2月18日),天津出台最严减负令…… 说实话,现在一读到某地“学生减负”的新闻,内心总觉堵得慌。  相似文献   

2.
减负如同减肥,似乎成了一个热门且沉重的话题,然其目的都是为了各自的美与健康。健康的要义之一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好吃又有营养,学习亦如此。"减负令"的实施让许多教师顿感困惑,孩子们减少了(或不布置)书面作业,尤其是一二年级孩子,似乎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科学》2008,(1):64-64
继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推出1-4号系列减负令以来,2007年12月11日,该局再次推出“减负五号令”——“质量提升令”:请中介机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认证体系,校长实行三年一聘,建立学生“综合竞争力账户”,定期发布教育白皮书……区教育局长娄进表示,将通过“减负”提升质量,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等几方面的合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王义军 《考试周刊》2010,(34):58-59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的"五严禁令"严格规范了学校的教学行为,强烈要求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从学生的训练入手,不是精讲精练这么简单,而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子 《中学教育》2011,(5):27-33
当前,"减负"已成为中小学的重要工作,但"过重课业负担"概念不清的问题,制约着"减负"政策的贯彻和学校"减负"工作的开展。本文对"过重课业负担"概念进行主客观切割,离析其"构成要件"并分析了两种倾向,以期求解"减负"问题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蔡定勇 《学子》2012,(6):4-5
这几年来"减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工作者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动真格,出措施,重权出击,"减负"势在必行。但静观反思,是否所有学生负担都重,减掉哪些过重负担,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呢?  相似文献   

7.
继推出1~4号减负令之后,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推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减负五号令”——“质量提升令”,从2008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8.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负令已经颁发了很多,但是减负的成效似乎和减负令的数量成反比,越减越重,究其原因很多,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社会利益驱使等多种因素,促使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小书包变成大书包,大书包变成拉杆书包。沉重的书包压弯了稚嫩的腰。教育部于2013年8月22日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此各界反应强烈,在近6000条意见建议中,90%以上对减负规定的出台表示支持;51.9%的提建议者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对减负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督查等规定均表示了认可;而对不留书面作业、小学阶段不进行考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苏婷 《教育》2009,(27)
新学期开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减负"措施。但也同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伴随着诸如封杀奥数等"减负"令而来的,是众多学生家长的人心惶惶!他们为了孩子几年后能升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多次就中小学生“减负”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和地方也不断颁布“减负”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势在必行,但目前部分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对“减负”认识不足,认为“减负”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  相似文献   

12.
王君红 《天津教育》2011,(10):49-50
一、"三学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从学校层面来说,"减负"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增效",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成立以来,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红头文件,截至去年已有48个。教育界人士习惯地把这样的文件称为“减负令”。今年教育部下发的是第49个“减负令”。  相似文献   

14.
邓蕙 《天津教育》2011,(11):6-11
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一所被誉为"数学摇篮"的名校,在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益轻负担"的现实中,在素质教育旗帜的指引下,坚持自身的学科特色,实施"减负高质"的教育策略,实现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减负高质"一直是学校秉承的办学方向。本期"报道"栏目,引导您跟随本刊记者走进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15.
近来,浙江金华一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而杀害母亲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从而使学生“减负”这个老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教育部迅速发出“减负令”,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负措施。对此,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6.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雾,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8.
黄鹂静 《宁夏教育》2011,(7):139-139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就"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中有这样一段话: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朱颜 《文教资料》2012,(16):166-167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领域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多次下发"减负令",各地也采取各种"减负"措施,但收效甚微。本文针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提出若干"减负"建议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20.
钟乐江 《山东教育》2009,(7):126-127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减负令”“禁补令”等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传统应试教育单纯注重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旧观念是罪魁祸首,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帮凶。要想真正为师生减负,校长可从改变评价体系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