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特点:天体实际是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而我们在解天体运动类问题时,都把天体运动看成近似匀速圆周运动.在浩渺的宇宙中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是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天体运动问题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运动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学生对天体运动问题比较熟悉的,多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不是卫星环绕地球的圆周运动,就是行星环绕太阳的圆周运动.学生容易混淆三个表示"长度"的物理量,它们是天体半径R、轨道半径r和两个天体的距离L,其实这三者,有时严格相等,有时近似相等,有时绝对不等.  相似文献   

3.
万有引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热点,这类问题大致有:(1)天体表面的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问题;(2)行星绕恒星运动或卫星绕行星运动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将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4.
正[模型概述]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和能的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模型讲解]例1.卫星做圆周运动,由于大气阻力的作用,其轨道的高度将逐渐变化(由于高度变化很缓慢,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仍可认为卫星满足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下述关于卫星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天体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行星围绕恒星、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形式外,还存在"双星"、"三星"等多星运动形式.这类问题涉及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能够较好地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的轨道半径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半径,一般情况下,卫星的轨道半径总是大于该天体的半径。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可近似认为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  相似文献   

7.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的关系我们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即球半径.卫星轨道半径是天体的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般卫星轨道半径大于中  相似文献   

8.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涉及的物理量及公式较多,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此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同学们顺利解题,现将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归纳为两点.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注意公式的灵活选择 行星绕恒星或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F向由万有引力提供.设天体的质量为M,绕M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为m,两天体中心  相似文献   

10.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即行星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三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如果运行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则公式中的R表示圆半径.k的值与行星无关,只决定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此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是k的值有所不同,但k总是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来决定,与卫星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万有引力与卫星及天体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卫星、天体的运动涉及的知识较多,有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首先要理清思路,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这一基本关系,将卫星和天体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处理;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依据下列等量关系选择等式,加以分析。在分析卫星变轨问题时,要抓住做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毛振华 《考试周刊》2014,(53):138-139
<正>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属于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虽然涉及的新知识点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结合较多,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复杂、对学生数学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学生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理不清头绪,从而觉得很难入手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量化教学,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与记忆。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阶段,天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联系比较密切,公式繁多关系复杂,致使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推导和理解比较吃力.本文就天体轨道运动和变轨道问题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一、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学习关键在于对轨道参数的理解和推导.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由于仅受到万有引力而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运动参数只由  相似文献   

14.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15.
天体、卫星的实际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在近似计算中认为,行星绕恒星或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轨道近似为圆。该部分题型多,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广,综合性也较强,对其分析总结基本思路及处理方法,对题型进行必要的探秘,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把卫星环绕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用于提供卫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天体、卫星的实际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在近似计算中认为,行星绕恒星或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轨道近似为圆。该部分题  相似文献   

19.
王东 《中学理科》2006,(9):61-61
人造地球卫星之所以能够在宇宙空间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准圆周运动),是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恰好时刻沿地球和卫星的连线指向地心。满足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时刻沿半径指向圆心。因此分析卫星的运动就要从运行原理人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万有引力与卫星及天体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卫星、天体的运动涉及的知识较多,有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首先要理清思路,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这一基本关系,将卫星和天体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处理;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依据下列等量关系选择等式,加以分析.在分析卫星变轨问题时,要抓住做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